分享到: | 更多 |
该有的法律震慑必不可少,把校园暴力制止在萌芽状态也很有必要
最近,在报端看到这样一个消息,五名未成年人因实施校园暴力获刑,广大读者纷纷点赞,众多网友表示大快人心。
虽然法律上对未成年学生有切实的保护,但我们还是能经常在网上看到孤立同学、言语辱骂、暴力伤害的新闻。校园欺凌屡禁不止,原因很复杂,但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以往对欺凌行为的发现不够及时,处罚的震慑不够,导致实施暴力的代价偏小。这次校园暴力实施者受到法律制裁,无疑是给正在实施或者将要实施校园暴力的未成年人敲响一记警钟,让他们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明白暴力行为需要付出巨大代价,而不论是否成年。
当然,看到未成年人因为实施校园暴力而身背刑罚,是很可痛惜的。因此,该有的法律震慑必不可少,而寻找有效的防范机制,把校园暴力制止在萌芽状态也很有必要。
这就需要有早期发现机制。发现什么?专家说了,虽然校园暴力具有隐蔽性,但也是有征兆的。孩子在班里不合群,沉默寡言,这就要引起注意了,是不是被同学孤立了?孩子神情恍惚,小小年纪“忧心忡忡”,这就要留神了,是不是受到同学欺负了?几个学生经常在班里扎堆嬉闹,呼来喝去,这就要心生警惕了,是不是存在学生间强弱关系的不对等?
早发现是为了早干预。谁来干预?校方、老师,尤其是班主任责无旁贷。怎么干预?一旦发现有欺负同学或者被同学欺负的苗头,班主任就要及时介入,早早说清校园暴力的危害,让学生明白实施暴力的后果,及时制止学生的不当行为。再者,班主任要和班内学生形成有效互动,发生了暴力欺凌行为,可以及时知道,联合家长,双管齐下,共同教育,进而在学生间形成集体抵制的环境和氛围。
上述做法离不开老师的责任心以及家庭的配合。发现不了,干预不力,干预不当,往往会造成再次伤害。所以,那种老师上课才来、下课就走的教育方式,理应避免;家长在关注学习成绩的同时,也得对学生在校园的表现多些关注。总之,让校园暴力没有发生的土壤。
曹 平:春节,哪怕给父母留1天2014-01-23 |
毕业典礼不应泛娱乐化2014-06-25 |
圈点新闻2014-06-26 |
圈点新闻2015-03-25 |
6岁孩子直上初中太草率2015-09-06 |
连海平:假如“毒保姆”害的是孩子呢2015-12-31 |
少女被6人性侵,恶性事件是如何发生的2016-01-21 |
燕山快笔2016-03-02 |
糊涂爹报假警于孩子教育有害无益2016-06-22 |
储备不贬值的人生财富2017-05-05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京ICP备11015995号-1|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www.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