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科教-正文
“错一题罚50元”是如何挑战想象的
李晓亮
//www.auribault.com2017-11-10来源: 北京青年报
分享到:更多

  老话说,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新话说,是贫穷限制了我的想象力。当体罚之外,又现“题罚”——每错一题,罚款五十,这两句终于完美合体了。

  听起来很魔幻,但又是真真切切的新闻:昆明一所中学教师对做错题学生罚款50元 期中考试罚近4000元。想象力是被挑战了,又让人一时咂摸不过味来。公立学校、省级重点,义务教育、智力比拼,竟被引入经济处罚。就像吃火锅,鸳鸯锅隔板漏了,红油流入白汤,这味串得不是一星半点儿。

  教育相关任性奇葩甚至耸人听闻事件,近来确也不少。先是豫章书院,学生怕被打受罚,如“宫心计”般胆战心惊,度日如年;后有“携程亲子园”被曝虐童,好在全国震动,调查展开,善后可期。

  没这么极端劲爆,稍显温和的,还有河北一所中学的高压管理,上课不允许扭头低头回头、擦眼镜、打哈欠……上课喝口水,就被勒令反思写3000字检查。山东济阳县一所中学搞出“男女有别,错峰放学”新规,要求晚自习后,男女分时段回宿舍。

  不管是暴力体罚,还是奇葩新规,这些奇招迭出,挑战想象的举措,到底是如何炼成的?以致有段子手戏称:所谓人生Hard模式大概就是:幼儿园被送携程,后来到豫章,再被杨永信电击,大学借了裸贷,毕业骗进传销……

  生活不是段子,但面对花样迭出的体罚题罚,还是得深究一下背后问题。何以教书育人也能搞得功利异常,甚至有向一些简单粗暴、以罚代管、给钱了事的社会新闻无限靠近的趋势。

  曾听过“坐牢货币化”的故事,是说某贪官出狱,能收到行贿者巨额补偿费,明码标价地坐牢。权力变现,变质的权力沾染上了江湖气,是权力江湖化所致。更不要说,动不动推出交通处罚“包月包年大礼包”等失格失范行为。公职部门如果都不能以身作则,以吏为师传统下,这种习气极具侵略传染性穿透性,各领域都难幸免。

  教育变得功利,也有迹可循的。前几天某地传出的“豪奢家委会”评选就是一例。参选家委会,都要拼财力资历各界关系,这种教育生态,自然不健康。就如一些小区业委会变质一样,精力若都花在权势攀比上,也难言公正,最终也不过沦为双方勾结取利工具罢了。

  “错一题罚50元”的处罚,也说明类似的失衡。先在家校互动平台提出,该班也有家委会,但统统沦为摆设,家长“敢怒不敢言”。一次考试一天就罚至4000,如此胡来,竟没人管。忍无可忍,还得找外地媒体迂回反映到校方,才作后知后觉状处理。也说明这个省重点校对家长学生非一般强势。若无外力介入,土法班规几可为所欲为。

  人家连搞排名、分重点快慢,都不敢明着来,这错题低分都能罚款,如此恣意妄为,恐还是主管监督的,实际上和家委会一样温柔,可有可无吧?法盲都知个人或校方无权罚款,这超出教学外的粗暴罚则,何以畅行无阻?根子还是对分数畸重的教育考核,为了高分,一切皆可让渡到走火入魔的程度,一切为了“学习”的哪怕变态的管理,都自然有了正义性正当性合法性。

  以前或许还行,这都2017年了,您哪怕心里再想奇葩高压的“高效”奇招,也得顾及下大众舆论观感,别做得太过。否则,别说罚出成绩逼出高分,您自己可能都被迫下课。分数逼得出,但教育急不得,所有偏离正途的功利思维和霹雳手段,最终都得不偿失,祸及根本。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