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强基计划为新起点推进招生培养改革-中工评论-中工网
首页 学习 时政 看点 工事 全总 工会 评论 权益 视频 财经 企业 就业 民生 国际 军事 理论 汽车 健康 人物 书画 摄影 旅行 文化 公益 教育 娱乐 体育

中工评论

科教

以强基计划为新起点推进招生培养改革

熊丙奇
2020-05-07 10:48:06  来源: 北京青年报

  湖北高三复课首日,又传来一个好消息——武汉大学近日发布了《武汉大学2020年强基计划招生简章》,自2020年起取消自主招生考试,正式启动2020年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简称“强基计划”)工作。今年武大有8个基础学科相关专业面向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招生规模为150人。

  同日,其他试点强基计划的高校也陆续发布招生简章。受疫情影响,高校发布招生简章晚了一个多月,而武汉大学率先发布强基计划招生简章,也意味着受疫情影响的高校招生工作步入正轨,强基计划是一个新的起点。

  强基计划是招生培养改革的新起点。与传统的自主招生方式相比,强基计划有两大根本不同。一是不但进行招生改革,更要进行人才培养改革,强调培养基础学科专业人才;二是不再采取降分录取方式,而是采取综合评价录取方式,以高考成绩作为入围门槛条件,对入围同学进行校测,按高考成绩85%、校测成绩15%进行综合评价、录取。这既促进高校人才培养改革,又带动基础教育育人方式改革。

  今年年初强基计划公布后,有人仍按之前应对传统自主招生的思路解读强基计划,认为这可以成为进入名校的“跳板”,“先考进名校再说”。而36所高校公布的招生简章,十分明确地告诉学生和家长,不能再以这种思路应对强基计划。被强基计划专业录取后,按规定不能在大学学习期间换专业,最多只能从该专业的强基计划班换到普通班,如果没有志趣成为基础学科领域的拔尖人才,那在报考强基计划时,就需要慎重考虑。

  传统的自主招生,没有针对通过自主招生招来的学生进行培养改革,而是让他们和其他学生一起学习。这不但让一些学校只重招生不重培养,也让一些学生在报考高校时更看中被录取,而不是被录取之后的大学学业发展。这是和推进招生改革的本意背离的——推进招生改革的目的是科学选材,招收适合本校育人目标的学生,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未来要进行的招生改革,必须是招生、培养一体化改革,不能脱离人才培养谈招生改革。

  以往自主招生特别青睐的学科竞赛获奖学生,在强基计划中,不再享有任何录取优惠,只是在入围校测时,享有一定的“优待”——获得学科竞赛全国决赛二等奖(银奖)以上的学生,达到本省的一本控制线,即可入围学校校测。但能否被录取,要看高考成绩和校测成绩的综合评分,对综合评分的要求是和其他报名申请的学生一样的。

  有学生和家长会问,参加学科竞赛还有什么用?强基计划的这一操作,正是要降低竞赛的升学功能,避免把获得升学加分或者降分录取优惠,作为参加竞赛的终极目标,而忘记参加竞赛是为了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和兴趣。

  强基计划刚刚起步,要让这一计划进一步带动高等教育和基础教育的育人改革,还需加大力度。首先,可以逐步增加参加改革试点的高校数,并在保持基本招生流程不变的情况下,可增加综合评价中校测和综合素质评价的权重,降低高考成绩的权重。

  其次,可按招考分离的原则,改革、调整基本招生流程,实行高考成绩公布后,大学自主提出申请成绩要求,达到成绩要求的考生,可自主申请多所高校,高校独立结合高考成绩、学校校测成绩、中学学业成绩和综合素质表现进行综合评价录取的新模式。

  在这一模式中,学生可同时获得多张录取通知书再做选择,由此充分落实学校自主权,也扩大学生的选择权,实现学生和学校的双向选择,提高学生对大学、专业的满意度,也促进大学提高办学质量。

编辑: 张苇柠

漫画评论

中工时评

人物

  • 保护生命的绿色通道,哪里堵上了

    郑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胸外科医生方泽民过了一个揪心而疲惫的劳动节。因为错过一趟高铁,5月1日,他负责转运的一个捐献肺器官,差一点被浪费。

  • 原来你们是这样的80、90、00后

    伟大出自平凡,英雄来自人民。有这样一群80、90、00后,他们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在各自岗位上埋头苦干、默默奉献,在平凡岗位上续写不平凡的故事,将青春之花绽放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

  • 【致敬暖医】青年医学生:行动是最好的传承

    今天是第71个五四青年节。在防控新冠疫情过程中,医护人员在前方挑起“大梁”,而无数青年医学生也在后方为抗击这场疫情努力着。他们集聚微小力量,或为前线筹集物质,或在后方统计数据,或在社区做着志愿服务,在点滴间展现了当代中国青年的责任担当。

  • 【地评线】海报H5:致敬劳动者 世界因你而精彩

    新时代,是实现梦想的时代。而奋斗,是实现梦想的必由之路。五一劳动节到来,让我们致敬奋斗者。

一周看点

排行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本站地图| 投稿邮箱|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