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公共卫生安全教育要探索长效机制-中工评论-中工网
首页 学习 时政 看点 工事 全总 工会 评论 权益 视频 财经 企业 就业 民生 国际 军事 理论 汽车 健康 人物 书画 摄影 旅行 文化 公益 教育 娱乐 体育

中工评论

科教

开展公共卫生安全教育要探索长效机制

熊丙奇
2020-05-26 10:10:23  来源: 中国教育报

  今年两会召开之际,疫情防控工作已经转向了常态化。多位全国人大代表将关注点聚焦到公共卫生安全教育议题上。

  有代表提议,应当对公民开展生命教育,倡导认识生命的意义、尊重和珍惜生命、超越生命,从而提升人的生命质量,并增进全社会对医护人员的理解与尊重。有代表建议,进一步加强全国各级各类学校公共卫生安全教育,加强国家层面顶层设计,建立全民普及知识教育体系,制定各级学校公共卫生安全教育规划和实施方案,开设公共卫生安全等通识课或公共基础课,推动公共卫生安全教育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事实上,在延期开学“停课不停学”期间,以及开学复课之后,各地教育部门、学校都结合疫情防控,开展了对学生的公共卫生安全教育、生命教育。但是,总体看来,公共卫生安全教育,还存在一些认识“误区”与“短板”,直接影响公共卫生安全教育的效果。

  公共卫生安全教育,不只是“救急”应对疫情防控,而是要形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公共与个人卫生习惯。为防控疫情,我国各地都用各种方式,加强公共卫生安全教育、宣传,告诉大家要戴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离,使用公勺公筷。客观而言,其中很多措施是专门应对疫情的,如在人流聚集的地方戴口罩,而还有一些措施,是需要固定下来,成为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的。比如,聚餐时实行分餐制,使用公勺公筷,注意饮食卫生;饭前便后要勤洗手,保持手卫生等。而不是等疫情结束,一切又重回老样子。

  公共卫生安全教育,不是知识教育,而是生活教育、科学教育,对学生的公共卫生安全教育,不能只是进行公共卫生知识、概念的灌输、说教,而是要对学生进行生活教育,结合校园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培养学生的卫生意识和习惯。比如,最近,对于“不太懂事”的幼儿、小学生,有的学校、幼儿园让家长和孩子一起制作“一米帽”“一米翅膀”让孩子戴着进校园,网友在肯定学校的教育创意的同时,也担心戴着“一米帽”“一米翅膀”,影响正常学习,这就把教育活动和日常活动混淆了。这只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一种方式,而不是天天要这样。安全卫生教育要入脑入心,就是要内化为学生的行为习惯。

  对学生的公共卫生安全教育,还需要“软”“硬”兼施。所谓“软”,就是开设有关课程,组织教学活动,这需要有专业师资、课程;而所谓“硬”,则是按公共卫生的要求,美化校园环境,优化面向学生的后勤服务,实现环境育人。

  为此,开展公共卫生安全教育,需要形成全社会的合力。这不是学校一家就能完成的任务。这正如代表建议的,要发挥多方主体优势,补齐公共卫生安全知识宣传普及教育的短板,汇聚成公共卫生安全教育的“大合唱”,引导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

  另外,在推进公共卫生安全教育时,还需要创新机制。学校可与当地医院携手,共同开展公共卫生安全教育。据报道,有政协委员提出“建立中小学校医专业化管理体系”的建议,这一建议则指向更具体的操作,探索“人在医卫、用在学校”的中小学校医体系,既能提高校医专业化程度,同时也可深入推进对学生的生命教育、公共卫生安全教育。

  (作者系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理事长)

编辑: 张苇柠

漫画评论

中工时评

  • 中工时评:用大数据服务好农民工

    正在召开的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王均金提交了一份提案关于建立全国农民工信息大数据平台的提案。在提案中,王均金援引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指出,去年我国农民工总量已经达到2.9亿人,但每逢招工旺季依然出现“用工荒”,主要原因在于工厂和农民工之间信息不匹配。很多农民工依然依靠线下人才市场、包工头或者熟人介绍来找工作,而工厂往往也难以通过这种方式寻找到符合技能要求的工人,大大影响生产效率。

  • 中工时评:为职工“提素”持续贡献新“点子”

    5月24日,全国政协总工会界别提交大会书面发言《充分发挥工人阶级主力军作用 凝心聚力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出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让学技术、当工人成为社会时尚,让搞培训、抓培养成为企业自觉,构建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协同的技能供给体系。”

  • 中工时评:首先要凝心聚力做好这道“常规题”和“加试题”

    因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而延期的2020年全国两会,于今天拉开大幕。在此之前,人民网、新华网分别进行了全国两会热词调查。从调查结果看,包括就业在内的民生话题,依然是不变的一道道“必答题”和“常规题”,但就业这道“常规题”在疫情影响下,却有着“加试题”的意味,其影响较以前更大、更紧迫。

  • 中工时评:努力破解“农民工老龄化”带来的建筑业用工荒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9年农民工监测报告》,我国农民工平均年龄持续走高,已升至40.8岁,50岁以上农民工占比从2015年的17.9%增至2019年的24.6%。与之相对的是30岁以下农民工占比从2015年的32.9%下降到2019年的25.1%。

人物

一周看点

排行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本站地图| 投稿邮箱|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