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中安时评:用“科技之光”照亮“复兴之路”-中工评论-中工网
首页 学习 时政 看点 工事 全总 工会 评论 权益 视频 财经 企业 就业 民生 国际 军事 理论 汽车 健康 人物 书画 摄影 旅行 文化 公益 教育 娱乐 体育

中工评论

科教

【地评线】中安时评:用“科技之光”照亮“复兴之路”

2020-05-31 16:59:46  来源: 中安在线

  2020年5月30日是第四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也是第二届全国创新争先奖正式揭晓的日子,全国9100万科技工作者迎来自己的节日。在“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给袁隆平、钟南山、叶培建等25位科技工作者代表回信。在信中,他肯定了全国科技工作者迎难而上、攻坚克难,为疫情防控斗争提供了科技支撑,并希望全国科技工作者“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科技强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战疫情,“科技之光”驱散黑暗阴霾。“人类同疾病较量最有力的武器就是科学技术,人类战胜大灾大疫离不开科学发展和技术创新”。面对疫情,全国科技工作者迎难而上、攻坚克难,在临床救治、疫苗研发、物质保障、大数据应用等方面夜以继日攻关,为疫情防控斗争提供了科技支撑。疫情严峻之时,钟南山、李兰娟两位院士坚定“逆行”,中国工程院副院长王辰院士助力推动方舱医院建设,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院长乔杰院士率队支援抗疫一线,张伯礼、仝小林、黄璐琦三位院士为中医药抗疫作出突出贡献,陈薇院士团队争分夺秒攻关新冠病毒疫苗。一位位科技工作者,点亮了“科技之光”,驱散着疫情的阴霾,守护着人民的建康,展现着科技工作者的责任与担当。

  克难关,“科技之光”提振民族自信。习近平总书记在回信中强调,希望全国科技工作者弘扬优良传统,坚定创新自信,着力攻克关键核心技术,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勇于攀登科技高峰,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科技强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近年来,从“天宫计划”到“嫦娥探月”,从高铁技术到国产盾构机,从“胖五”冲天到“天琴计划”……我国取得的一系列重大科技成果,也激发了公众崇尚科学的精神。在新的时代,科技工作者应该既要有树立远大目标的勇气,更要有不断创新、不停学习的本领,脚踏实地、甘于寂寞、勇攀高峰,以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为自己奋斗的终极目标,以“科技之光”提振民族自信。

  谋幸福,“科技之光”照亮“复兴之路”。科技,是“国家赖之以强、企业赖之以赢、人民生活赖之以好”的核心要素,抓住科技创新这个核心,就牵牢了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牛鼻子”。科学技术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国家前途命运,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人民生活福祉。广大科技工作者要进一步增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把握大势、抢占先机,直面问题、迎难而上,以只争朝夕的劲头推进科技创新。广大科技工作者要继续弘扬我国科技界光荣传统,勇攀科技高峰,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不断作出新贡献,用“科技之光”照亮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

编辑: 王晓超

漫画评论

中工时评

  • 中工时评:通过中国两会感受危难之际的信心和希望

    新冠疫情仍在全球蔓延之际,中国两会的召开引发全球关注和热议。在外媒看来,非常时期的中国两会虽有其特殊之处,但传递的仍然是中国保稳定促发展的信心和决心,是在危难之际愿做“及时雨”的大国担当。

  • 中工时评:用大数据服务好农民工

    正在召开的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王均金提交了一份提案关于建立全国农民工信息大数据平台的提案。在提案中,王均金援引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指出,去年我国农民工总量已经达到2.9亿人,但每逢招工旺季依然出现“用工荒”,主要原因在于工厂和农民工之间信息不匹配。很多农民工依然依靠线下人才市场、包工头或者熟人介绍来找工作,而工厂往往也难以通过这种方式寻找到符合技能要求的工人,大大影响生产效率。

  • 中工时评:为职工“提素”持续贡献新“点子”

    5月24日,全国政协总工会界别提交大会书面发言《充分发挥工人阶级主力军作用 凝心聚力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出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让学技术、当工人成为社会时尚,让搞培训、抓培养成为企业自觉,构建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协同的技能供给体系。”

  • 中工时评:首先要凝心聚力做好这道“常规题”和“加试题”

    因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而延期的2020年全国两会,于今天拉开大幕。在此之前,人民网、新华网分别进行了全国两会热词调查。从调查结果看,包括就业在内的民生话题,依然是不变的一道道“必答题”和“常规题”,但就业这道“常规题”在疫情影响下,却有着“加试题”的意味,其影响较以前更大、更紧迫。

人物

  • 中国人的故事|人大代表王耕捷:山水不挡追梦铁路人

    云南铁路已从昔日全国路网的“边陲末梢”转变为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的重要铁路枢纽。见证这样历史性的变化,我很骄傲!

  • “复读改应届”的艺人,有关部门不妨去查查

    自从有了微博热搜,有的艺人是求之不得,而有的艺人是避之不及。近日,《声入人心》第一季出道选手仝某因为一场直播,猝不及防就“火”了,不仅登上热搜,还引发了非常大的争议。他在直播中与粉丝聊起高考话题时,自曝当年自己心仪的一所大学不招“往届生”,于是他便通过一些方法,把自己变成了“应届生”。

  • 【你有多美】中国抗疫专家组为津巴布韦留下“拯救生命的礼物”

    中津两国友谊源远流长,今年是两国建交40周年的重要年份。为帮助津巴布韦更好地应对疫情,由国家卫生健康委组建、湖南省卫生健康委选派的中国抗疫医疗专家组于5月11日来到这个南部非洲国家过去两周里,这支“中国军团”里的12位专家驱车上千公里,与当地医护人员分享抗疫经验,向当地医疗机构提供防疫建议并捐赠医疗物资。

  • 【地评线】华龙两江评:航天“新生代”展现奔涌的青春能量

    五月的哈尔滨,丁香竞放。不久前,以紫丁香命名的哈尔滨工业大学学生微纳卫星团队,荣获第24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集体”。一个国家的进步,刻印着青年的足迹;一个民族的未来,寄望于青春的力量。成立于2012年的紫丁香学生微纳卫星团队,以卫星技术研究所为依托会集了100多位来自航空宇航与科学技术、力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控制工程、机械工程等不同学科的追梦青年,他们胸怀理想、勇于追求、协同创新、集智攻关,成为中国航天事业的“新生代”接力者,他们向梦而行的执著身影展现着奔涌的青春力量,让人欣慰、令人鼓舞。

一周看点

排行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本站地图| 投稿邮箱|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