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课程思政建设要牵“牛鼻子”-中工评论-中工网
首页 学习 时政 看点 工事 全总 工会 评论 权益 视频 财经 企业 就业 民生 国际 军事 理论 汽车 健康 人物 书画 摄影 旅行 文化 公益 教育 娱乐 体育

中工评论

科教

推进课程思政建设要牵“牛鼻子”

李桂华
2020-06-09 15:26:06  来源: 中国教育报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系列重要指示,为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教育部此次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重要论述的重大举措,为高校进一步深化课程思政建设改革创新明确了工作方向。《纲要》是新形势下课程思政建设的“指挥棒”,我们必须深刻认识课程思政建设的战略意义和指导思想,进一步明确课程思政的建设内容、教学体系、课程分类、师资建设、政策激励、支持保障等具体部署,明确课程思政改革的工作方向。

  教师承担着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是课程思政建设的“主力军”,也是课程思政建设成败的关键所在。各高校要按照《纲要》的具体部署,在提升教师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意识和能力两方面下功夫。要“强培训”,进一步加强对广大高校教师进行课程思政建设的相关培训;要“促共享”,建立健全优质资源共享机制,促进优质育人资源平台的共享共用;要“重引领”,充分发挥院士、“长江学者”“杰青”、国家级教学名师等的示范带动作用;要“深研究”,充分发挥思政课教师的科研教学帮扶作用,设立各类相关研究课题,加强课程思政建设重点、难点、前瞻性问题的研究;要“全促进”,建立健全课程思政建设质量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加强课程思政建设组织实施和条件保障。通过一系列具体举措,切实提升教师参与课程思政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各高校要紧抓课程思政建设目标重点,找准“主战场”。《纲要》指出,课程思政建设工作要围绕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核心点,在全国所有高校、所有学科专业全面推进。在课程思政建设的战斗中,所有高校、所有学科专业都是贯彻落实课程思政建设目标的战场。其中,专业教育课程是课程思政建设的基本载体,是课程思政建设的主战场。要实现课程思政建设的目标要求和内容重点,赢得课程思政建设的战斗,不是简单开设几门课程,贴上课程思政地标签,也不是在专业课程中生硬地加入育人的内容,成为“两张皮”。课程思政建设,要紧抓目标要求和重点内容,根据公共基础课程、专业教育课程和实践类课程的不同特点,确定各自的建设侧重,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在专业教育课程建设中,要深入梳理专业课教学内容,根据文史哲类、经管法类、教育学类、理工类、农学类、医学类、艺术类等七类专业课程的不同课程特点、思维方法和价值理念,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有机融入课程教学,实现育人效果。

  课堂教学是课程思政建设的“主渠道”,要把课程思政融入课堂教学建设的全过程。要抓好课程教学环节的管理升级,将课程思政作为课程设置、教学大纲核准和教案评价的重要内容,落实到课程目标设计、教学大纲修订、教材编审选用、教案课件编写等各方面,贯穿于课堂授课、教学研讨、实验实训、作业论文等各环节。要健全高校课堂教学管理体系,改进课堂教学过程管理,提高课程思政内涵融入课堂教学的水平。要改革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在课程思政教学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要综合运用“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深入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实习实训等活动,不断拓展课程思政建设方法和途径。

  课程思政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所有高校、所有教师的共同努力。我们要深入贯彻执行《纲要》的各项部署,共同承担好育人责任,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我们坚信,各高校一定能够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培养更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作者系中国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副书记)

编辑: 张苇柠

漫画评论

中工时评

人物

一周看点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