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北大“学霸”支教背后的深刻内涵-中工评论-中工网
首页 学习 时政 看点 工事 全总 工会 评论 权益 视频 财经 企业 就业 民生 国际 军事 理论 汽车 健康 人物 书画 摄影 旅行 文化 公益 教育 娱乐 体育

中工评论

科教

读懂北大“学霸”支教背后的深刻内涵

王传合
2020-06-11 13:04:57  来源: 东方网

  到云南省弥渡一中支教的北大研支团成员中,有人想走出从小到大身处的名校圈子,有人想走出习以为常的城市生活、看看外面的世界,也有人尝试在此寻找人生的价值。支教时,她们是一群高中生的老师,同时也是社会的学生。在这一年里,这群年轻人找到了怎样的答案?一名成员这样总结:“这一年的时光里,我逐渐领悟到了做教师的使命:我愿意做一个摆渡人,在春暖花开里等待孩子们的归来。”(6月9日《中国青年报》)

  为改变贫困地区教育落后状况,北京大学第21届研究生支教团云南分团成员倾注大量心血和洪荒之力,为贫困地区的孩子们传递关爱和知识。这些“学霸”以筑梦铸人为目的,把爱心传递到偏远地区,不仅为孩子们送去了温暖,也让支教助学更接地气。

  贫困山区由于教育滞后、人们普遍缺少文化和技术,劳动者陷入“创业没思路,打工没技术”的窘境,严重阻碍了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影响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支教的重点,就是要以实现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为目标,帮助贫困地区的人们走向文明富裕之路。从转变教育观念入手,发挥大学生在支教中的先锋作用,给孩子们营造一个良好的求知环境,引导他们树立依靠科技教育脱贫致富的思想,让支教更专业更贴心,是促进贫困地区教育加快发展的重要举措。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贫困地区要拔掉穷根,就必须从孩子的教育抓起,只要有了文化知识,贫困地区和贫困家庭就有了希望。一份爱心,十分温暖,只有把支教助学传递下去,用爱心温暖每一个渴望读书的孩子,并将博爱之心化作支教助学的具体行动,增强支教助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才能使支教助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要结合贫困地区文化落后的实际情况传递温暖,切实帮助贫困地区解决孩子学习中遇到的实际困难,通过帮助一名学生,改变一段人生,从而带动一个家庭或一方群众脱贫。

  让孩子接受良好教育,补上贫困地区教育短板,是摆脱贫困面貌,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因此,支教助学应根据贫困地区现状,结合学生的家庭和学业情况,制定支教助学具体规划,选准方向,发挥大学生在支教助学方面的生力军作用,全力打造筑梦铸人的支教助学环境,让孩子们获得心智上和能力上的成长,帮助贫困地区的孩子实现自己的梦想。实践证明,北大学霸支教助学以筑梦铸人为目的,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力军作用,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和责任担当的时代新人的重要路径。

编辑: 张苇柠

漫画评论

中工时评

人物

一周看点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