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学生玩摇滚背后的教育坚守弥足珍贵-中工评论-中工网
首页 学习 时政 看点 工事 全总 工会 评论 权益 视频 财经 企业 就业 民生 国际 军事 理论 汽车 健康 人物 书画 摄影 旅行 文化 公益 教育 娱乐 体育

中工评论

科教

带学生玩摇滚背后的教育坚守弥足珍贵

堂吉伟德
2020-06-22 15:42:38  来源: 四川在线

  在贵州六盘水,地处海拔近三千米山区的海嘎小学,最近因一则“小学生摇滚乐队”的视频上了热搜。视频中,孩子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弹着吉他、敲架子鼓演出的一首《为你唱首歌》,颇具“摇滚范儿”。(6月21日《新京报》)

  海嘎小学作为贵州海拔最高的学校,有着“贵州屋脊”的美誉。“屋脊”既是高度,但更是难度。山高路远,条件比通常的山区学校更为艰苦,留下来意味着将承受着年复一年的寂寞,忍受常人难以想见的孤独。留不住老师,学生也会像四处漂泊的浮萍,没有了朗朗读书声,一个地方就没有文脉的延续,更没有“看得见山,望得见水”的美丽乡村。

  一个人或一群人的努力和付出,是可以改变现状的。因为有了9人团队的教师队伍,海嘎小学的学生们由十几个,变成七十几个。从濒临关闭到人气越来越旺,除了就近入学的便利和“一个也不能少”的课程开设,带学生组乐队玩摇滚,让山区的孩子拥有更多音乐知识,体验到音乐带来的乐趣和信心,这种幸福与幸运,是被教育者的福祉,更是“一切为了孩子”的教育追求彰显。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说过:“真正的教育是用一棵树去摇动另一棵树,用一朵云去推动另一朵云,用一个灵魂去唤醒另一个灵魂。”这是一件真正意义上“塑造人、改变人和培养人”的存在方式。一个人遇到了一个好的老师,拥有了获取知识的能力并储备了一定的知识量,就可以通过知识改变命运。无数山区孩子因为教育,有了更开阔的视野,有了具备参与竞争的知识积累与必备素质,拥有了走出大山的个人底蕴,就掌握了人生的主动权。让每个孩子都有获得更为公平的教育权利,更为便捷的教育服务,更为优质的教育资源,带学生玩摇滚背后的教育坚守则弥足珍贵。

  教育是一种事业,需要拥有梦想的人去追求。在这个过程中,没有诗情画意,更多的是对艰辛过程的坚持,对寂寞孤独的超强忍耐,考验着为师的意志与韧性。教师是园丁和灵魂工程师,“桃李满天下”的结果固然无比完美,但精心呵护的过程则劳心费力。这是一场身心俱惫的磨练,更是一次次信心与意志的比拼。“小学生摇滚乐队”塑造了学生,改变了老师,更诠释了教育。

  对学生的改变不言自明,山区孩子翻唱痛仰乐队歌曲走红网络,这本身并不多见。因为更多孩子走出了大山,也没有机会弹着吉他、敲打架子鼓,与其他成员来一场激昂的表演,体验作为音乐人所独有的乐趣。音乐是一种独特的文化,在给自己带来快乐与信心之时,也会赋予别人以信心和力量。音乐还能让人在逆境中变得更坚强,让人在困难中变得更乐观,让人对追求更执着,对梦想更加坚定。

  因为音乐,海嘎小学“小学生摇滚乐队”还将延续,即便某天成为绝唱,但以郑龙为代表的这群可爱可亲的教育工作者,用行动诠释了“什么是教育”“什么是教育工作者”“怎样去实践教育”此类深刻课题,并因此形成了示范与带动。三尺讲台启蒙开智,七尺先生教书育人。教书育人、传道授惑,既是对被教育者而言,更是对教育者而言。关注乡村孩子,关注乡村教育,但首先要关怀基层教师,看清乡村教师在玩摇滚背后的教育坚守,需要从大处着眼,从细节入手。

  截至2018年底,全国共有乡村教师290多万人,他们承担着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农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乡村振兴的重要责任。实现“不抛弃、不放弃、不遗弃”的教育追求,让每个山区孩子都拥有《为你唱首歌》的机会,除了教育者“苦行僧”式的自我追求外,加快农村教师人事综合制度改革,用政策吸引人、留住人,是学生玩摇滚带来的最大启示和迫切要求。

编辑: 张苇柠

漫画评论

中工时评

人物

一周看点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