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为忠:春晚为何不用“污点”演员
分享到: | 更多 |
2016央视春晚进入百天倒计时,有几则消息引人关注。一是公开征集哪些明星上春晚,获得众多网友积极响应。二是猴年春晚语言类节目依然坚持“三不用”原则:不用低俗媚俗节目,不用格调不高的节目,不用有污点和道德瑕疵的演员。
当下的演艺圈负面新闻不断,严重伤害了艺人的整体形象。为了整肃演艺圈的风气,广电总局正式下发封杀劣迹艺人的通知,明确指出“有吸毒、嫖娼等违法犯罪行为者”参与制作的电影、电视剧、电视节目、广告节目、网络剧、微电影等,都列入暂停播出范围。在广电总局的《通知》中,“吸毒”、“嫖娼”行为遭明确点名,出轨等道德问题则未提及。而现在春晚对于语言类节目的演员明确提出道德污点这个问题,应该说是一个进步。
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与规范。道德往往代表着社会的正面价值取向,起判断行为正当与否的作用。现在,我们常说“道德底线”。底线伦理不是玄妙的推理。我们所说的道德底线或基本规范,主要是相对于较高的人生理想和价值观念来讲的,是说不管人们追求什么样的生活方式或价值目标,都有一些基本的规则不能违反,有一些基本的界限不能逾越。
文艺工作者在人们心目中有着特殊地位,明星应该成为令人尊重的艺术家,而不应“作践”自己,被人瞧不起。“认认真真演戏,清清白白做人”,这是每一个艺人应该坚持的职业操守。作为精神产品的制造者,在践行核心价值观上更要率先垂范,演好戏先要做好人。爱因斯坦在悼念居里夫人时的悼文中,避开了“科学”本身,而是聚焦人所共有的“人格”。央视春晚的“三不用”规定,体现了一台代表国家艺术水准的春晚的价值取向,具有标杆性的示范效应,应该成为一种共识。
编辑:丁斌斌
新华日报:对不靠谱的“道德指数”且慢发笑2010-01-20 |
新华日报:对不靠谱的“道德指数”且慢发笑2010-01-20 |
新华网:演艺圈“潜规则”能否见光死2009-06-19 |
民情民声:情感类电视节目的底线不能一再降低2011-08-31 |
逃犯玩“潜伏”2011-12-15 |
陈宝泉:缺德广告,社会文化的一道伤口2011-12-28 |
张绪才:“三不用”莫囿于春晚舞台2014-11-03 |
张绪才:“三不用”莫囿于春晚舞台2014-11-05 |
新华网:整肃相亲类电视节目非常必要2010-06-11 |
钱江晚报:没必要对春晚“三不用”说三道四2015-02-09 |
关于中工网|
广告服务|
版权声明|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2957号|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京ICP备11015995号-1|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www.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京ICP备11015995号-1|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www.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