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体育产业的春天来了。以去年10月国务院出台《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 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为标志,过去的一年间,我们看到了民间勃发的热情、资本汹涌的冲动、大众创业的干劲。对体育产业的青睐,正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人们的必然需求。利好政策引爆这一需求,中国体育的发展战略和格局也为之一新。
体育产业是座金矿,但是不是一锄头下去就能挖出个金疙瘩?这一年间,我们还看到了从业者前行路上的困惑,有志者不得其门而入的苦恼,当然,也少不了跟风炒作、唯利是图的混杂之像。而对优质资源、优秀人才的渴求,以及管理部门并未根除的缺位错位等现象,无不在提醒人们:开采这座金矿是个系统工程,技术和资本不可少,理念的更新和心态的把握更要与之匹配。
“5万亿元”的目标之下,各省纷纷出台各自的体育产业发展规划,据不完全统计,目标之和已经达到7万亿元。发展热情应当鼓励和引导,同时也要冷静辨析其中的价值,“挤挤水分”——有多少符合体育产业的发展规律,能真正落地;有多少能与企业、社会的需求互相激发、融合,而不是管理部门的一厢情愿,都需要仔细打量,也需要实践来检验。
把握体育产业发展的规律和特点,有些缓事急不得。比如大众体育文化的深度和广度,从根本上决定着体育消费的规模和可持续性。亿万人参与体育、享受体育的习惯和氛围,就像长江上游的无数涓滴细流,最终将汇成浩浩荡荡的大河。但这种氛围的形成无法一步到位。在发展的过程中,还要厘清商业运作和公益投入的责任边界,以及管理部门、企业、协会、俱乐部等各自的位置和作用,不可偏废。
还有些急事则缓不得,比如制度供给、资源供给等,不少问题已成体育产业发展的“肠梗阻”。《意见》给出了宏观规划和顶层设计,落实到微观的运行层面,还有不少“土政策”甚至人为阻碍的“毛细血管”待打通。另一方面,要激活民间资本带来的广阔增量,还要盘活各级体育部门、教育部门等所拥有的资源存量,尤其是场地、设施等硬件。某种程度上看,“物尽其用”更能体现改革的决心和力度。
构建体育产业发展的新格局,意味着破除不合理的束缚。束缚有显性和隐性之分,显性如对政策条例的修改,隐性则包括从管理到服务的理念转换等。改革越向纵深发展,越要以问题为导向,重视“隐性束缚”的影响。倾听参与者的感受、从业者的诉求、创业者的渴望,体育产业的根向下扎得越深,才越能长成参天大树。
程梧:逢雨必浸的“黑点”谁来整治?2010-06-09 |
叶书宏:极端气候“扎堆”减灾要有新招数2010-08-06 |
广州日报:有一种担忧叫“一重视,就……”2009-09-27 |
广州日报:有一种担忧叫“一重视,就……”2009-09-27 |
周明华:车胎放气防盗 恐会“放掉”治安信心2011-04-07 |
白 龙:用制度消解风险2012-12-05 |
论领导干部要奋发有为2014-07-02 |
毕 舸:重塑价值观才能保护孩子2014-07-03 |
广州日报:别让上下班耗掉幸福感2014-11-25 |
解放日报:年年救急何时休?2010-02-05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京ICP备11015995号-1|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www.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