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文体-正文
吴为忠:电视产业的“短板”在哪
//www.auribault.com2015-11-25来源: 解放日报
分享到:更多

  日前,由文化部门发布的《中国文化消费指数(2013)》报告显示:我国文化消费潜在规模为4.7万亿元,而实际消费仅为1万亿元左右,缺口超3万亿元。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有很多,电视产业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突破口。

  据中国电视剧产业调查报告显示,2014年电视剧行业的版权收益相较于总投资额亏损14.8亿元。中国社科院研究则显示,目前仅北京市就有影视制作机构2000多家,但每年上万集的电视剧产量中只有一半能在电视台、卫视播出并引发消费。

  这里既反映了电视产业发展缺乏内生动力,又暴露了制约行业发展的瓶颈。据悉,目前国内一部电视剧的演员酬劳可能占据整体成本的60%左右。如此发展的趋势,对于整个影视产业而言如同杀鸡取卵,竭泽而渔。现在,“天价风”也刮到了电视综艺节目。由于面临着竞争的压力,选秀节目聘请导师都是出手阔绰,而节目趋同化现象严重影响了电视产业的健康发展。

  影视文化作为一种产业已经迈入了市场经济,合理的片酬应该通过市场检验其合理性。之所以肯花重金邀请大牌明星,制片方看中的也是他们的市场影响力。天价片酬如果不与市场回报挂钩,影视产业很难维持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生存空间。

  “供给侧改革”现在成为一个热词。所谓“供给侧改革”,就是从供给、生产端入手,通过解放生产力,提升产品的竞争力。虽然这里指的是经济领域,文化市场其实也要花大力气进行有效力的“供给侧改革”,为广大群众提供喜闻乐见的优质产品。前不久公布的“十三五”规划建议中,文化产业发展被列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目标要求。我国文化发展应该切实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如何补齐“短板”,形成文化供给需求之间协调增长的良好关系,这是有待我们去书写的一篇大文章。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