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评论频道文体-正文
杨于泽:从艺者岂能浸泡在毒液里
//www.auribault.com 2015-11-27 来源: 长江日报
分享到: 更多

  近日有媒体报道,北京某知名艺术学校有人聚众吸毒,不少学生被警方带走。而据有关方面澄清,这所学校有300多名学生接受了警方尿检,其中10多人被警方带走。经过警方批评教育,受到从轻处罚,目前已经返校继续学业。

  有人可能觉得这是突发事件,是小事,不值得大惊小怪。但大家回忆一下中国演艺界有多少明星因吸毒而成了阶下囚?比较早的有谢东因此坐过牢,近年吸毒被抓的导演、演员一大堆,比如张元、王学兵。最近则有歌手尹相杰“二进宫”的消息。张艺谋也爆料称,他的剧组内居然也有人聚众吸毒,而且还像递烟奉茶一样向他奉毒劝吸。

  丑闻既经曝光,其中不少人已经婚姻破裂,算是妻离子散,本人则人生蹭蹬,成为圈内业内茶余饭后谈资。但很多人可能没有注意到,明星吸毒除了毁掉自己,还以其公众人物形象遗毒社会,说他们“有伤风化”,并不为过。他们自己可能觉得吸毒是私事,是个人选择,甚至是个人自由,而实际上,他们是在以身示范,垂范天下,在公众中起一种潜移默化的坏作用或消极作用。

  公众人物与社会风尚、道德观念之间的关系,现在已经是不言自明的。按照社会心理学、行为心理学的理论,大众受到从众心理的支配,也有人谓之“羊群效应”,这是时尚、中产格调、大众消费、社会偏见等产生的原因。施瓦辛格的肌肉、“教父”嘴上的雪茄,会被很多人视为“酷”,模仿的人就会有之。禁止影视节目中出现吸烟的镜头,原因在此。现在连艺校学生也开始聚众吸毒,其跟圈子内的“风尚”有没有关系呢?

  去年有地方演出协会和各大演出公司签订“演艺界禁毒承诺书”,要演出公司承诺不录用、不组织涉毒艺人参加演艺活动,净化演艺界队伍,有舆论提出质疑,认为管得太宽了。这实际上是一个公众人物需不需要底线的问题,进一步讲,从艺者需不需要必要的道德标准。演艺公司显然是觉得从艺者必须有底线,质疑的人则认为,吸毒的后果由吸毒艺人自己承担,但演艺这碗饭还是要给他吃。吸毒不是什么好事,但吃饭却是人家的权利。

  但权利与责任是事情的一体两面,两者相辅相成,没有不包含权利的义务,也不存在不履行责任的权利。挣钱是权利,吃饭是权利,但要吃公众人物这碗饭,就得对自己作为公众人物有一些基本要求,对自己的言行作出相应的约束。有一种很流行的说法,谓艺人压力大,所以不得不吸毒。正如陈道明说的,现代人谁没压力?有压力也得履行家庭责任和社会责任,守住底线。

  社会对公众人物提一些“高标准、严要求”是合理的,也是必要的,事实上世界各国大抵如此。文艺界人士,是当然的公众人物,他们的社会效应,甚至超过政治家、科学家,是青少年的主要偶像群体。艺术创作需要突破创新,但艺术家和从艺人士要遵守社会良俗。从这种意义说,对从艺者提“德艺双馨”的要求并不过分。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