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评论频道文体-正文
杜 博:中国足球在哪里踢出未来
//www.auribault.com 2016-01-08 来源: 浙江日报
分享到: 更多

别让未来的梅西、内少陨落在书山题海中,别让雄心壮志埋没在钢筋水泥里,包括足球场在内的城市公共空间也需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让这棵树从现在开始种下,让中国的孩子们,有希望踢出个未来

  聪明的你猜对了,中国足球,继怪天气、怪裁判、怪草皮、怪抽签、怪对手……之后,今天,我们要怪的,是城市公共空间供给。

  至于为何要聊一聊中国足球,是因为这几天有一条新闻格外吸引人眼球:《足球踢得好,二本分也能上北大》。虽然细究起来,其实是“北大决定恢复足球项目招生,招生计划不超过10人”,且足球涵盖在高水平运动队这一特殊类型招生中,此外还包括田径、篮球、乒乓球等诸多体育项目,难免有点“标题党”之嫌,但相信很多孩子看到这则消息后,还是要理直气壮抱着足球出去“嗨”。

  鉴于应试教育仍是主流,足球和其他运动一样,难免被封印在“耽误学业”的五指山下,此时出台相关规定,算是“政策送暖”了,至于能否借此融化中国足球的坚冰,那还需要多添N把火。当然,本篇小文也不是为了回答“中国足球,何日出头”这种千古之问的。只是,当我们高薪聘请国外大牌教头、隔三差五找欧洲豪门俱乐部“切磋”等一系列努力无果之后,不妨尝试另一种可能,让足球从不怎么精英的专业人士圈内游戏,变成真正回归大众的“众乐乐”。

  我们的城市道路塞满了车,因此不比巴西、阿根廷,孩子们光着脚丫儿能从街头踢到巷尾;我们的城市公共空间太少,因此也不比欧洲国家,从卢森堡公园到波波洛广场,想踢球哪里都可以是球场。不止广场舞大妈缺少舞台,爱踢球的人们也同样困顿于公共空间的供给不足。在城市里找块能踢球的免费公共球场,比抢车位还难!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时隔37年重新召开,科学规划城市空间布局,实现紧凑集约、高效绿色发展成为新的课题,城市规划也有许多待补的功课,虽然问题日益凸显,但着手解决犹未晚矣。城市在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重拾文脉记忆,看得见山、望得见水,也要让公众有更加丰富的公共空间选择,当人文、自然与便捷宜居并行不悖,才是最好的城市发展路径。

  2014年,在北京市规划展览馆考察时,习近平总书记曾说:“网上有人给我建议,应多给城市留点‘没用的地方’,我想就是应多留点绿地和空间给老百姓。”的确,现在我们的许多城市,不是缺少高楼大厦,而是缺少一些“没用的地方”。

  习总书记还说过,规划科学是最大的效益,规划失误是最大的浪费。要提升城市建设特别是基础设施建设质量,形成适度超前、相互衔接、满足未来需求的功能体系。远的不说,就说中国作为世界体育大国,却在“世界第一运动”足球上,有一块明晃晃的短板,建设足球强国,是不是一项未来需求?让热爱足球的孩子、心怀绿茵梦的大人,都能有地方去挥洒汗水、实现梦想,是不是一项重要的民生需求?

  “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不能停留在口头上,不应存在于人们的愿望中,而是应该落实到一张张城市规划的蓝图里。对中国足球也好,城市公共空间革命也罢,这不是唯一的道路,甚至不是有效的对策,但是一件值得去做的事情。别让未来的梅西、内少陨落在书山题海中,别让雄心壮志埋没在钢筋水泥里,包括足球场在内的城市公共空间也需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让这棵树从现在开始种下,让中国的孩子们,有希望踢出个未来!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