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在北美,《星战》超过《阿凡达》成为票房影史第一,但美国观众对该片的评价,也并非太高,只是,星战系列是美国人的“国民电影”,裹挟了太多的历史与情怀,美国观众欣赏《星战》的心态,已经脱离了单纯对一部电影的喜爱,而糅杂了很多的文化记忆。
对于中国观众来讲,当年的星战迷皆是中年,时间久远,记忆模糊,冲动下降,再观赏《星战》,也少了粉丝心态,多了审视眼光。目前《星战》在中国的票房表现不错,除了品牌效应、大片规模、影迷捧场外,和这个档期其它大片的回避有关。
既然这部《星战》公映于2016年,那么既要看重该系列电影的过往辉煌,也要把它放在当下人们对科幻电影的需求环境中来评价。几十年前的星战电影,成功突破了当时人们对于电影想象力的极限(就像《阿凡达》所做的那样),而且那时的人们,对于星球大战的事实发生,是真的有联想的。现在的状况则是不然,美苏的太空争霸战,回想起来是个笑话,太空科技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消解了太空的神秘性。当《星战》失去了它强大的暗示与感染力,作品本身的魅力自然会打折扣。
观众对于科幻电影仍然有多于其他类型的期待,但这种期待更多是希望看到科幻电影能够刺激或唤醒每个普通人内心沉睡的部分,如同《地心引力》所做的那样,用可以清晰感受到的人文色彩和情感温度,来让观众产生共鸣。再退一步来说,即便《星战》做不到与时俱进,那么像《环太平洋》那样,采取简单粗暴的办法,来制造更巨大的机甲战士和更庞大的怪兽,也一样能博得一点新意。
现在影院里公映的这部《星战》,几乎符合一部二流商业科幻大片的所有条件,看的时候觉得还算热闹,走出影院,很难能记住其中的一两个镜头,也无法揣摩到它究竟留下了什么有滋味的东西。它所承载的星战系列历史、文化记忆,也仅限于系列影片本身,未能激发观众在其它方面(如地缘政治、未来科技、生命哲思等)的想象。有些系列大片在后期是理直气壮吃老本的,但《星战》给人的感觉更接近于心不在焉,看不到创作者的用心。
创作者以他们令人惊讶的与世隔绝的精神,拍摄了这部几乎分不清出品年代的复制品,全片情感与人文之空洞,就算资深星战迷们恐怕也得调动全部热情,才能勉强为之激动两三个瞬间。唯一得到共识的是,没人对片中那个可爱的机器人BB8表示反感,这其实很能说明问题,当大家把喜爱之情都投向其中的一个小机器人时,主角们在银幕上都忙活啥去了?
对于《星战》的批评,并不是严苛,而是因为这部电影,实在没拍出新意,缺乏令人激动的内容,这或给《星8》提供一种参考,不能再如此吃老本了。(韩浩月)
有了钱就真能拍出好片子?2010-02-11 |
刘道彩:“数星星”的主旋律影片能走多远2010-09-10 |
迪士尼加入“星战”2012-11-02 |
张 勇:走出去拍片不应浅表化2013-07-05 |
方振宁:马岩松山水城市思想出口北美2014-11-05 |
祖纪妍:动画片应有自己的电影奖2015-08-19 |
严 敏:学学《星7》怎么“掘金”2015-12-10 |
韩浩月:贺岁档满意度应该多元化2016-01-11 |
电子骑士:星战回到“新希望”的单纯气质2016-01-11 |
灰 狼:为什么每个人都要与“原力”同在?2016-01-11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京ICP备11015995号-1|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www.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