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猴年春节,无论是微信朋友圈内的“红包照片”,还是支付宝“集五福卡”活动,诸多“抢红包”新玩法引得全国网友“指尖很忙”。最新统计显示,今年网络红包的个数、互动量都较往年成倍增长,“发红包”“抢红包”似乎成了一种“新年俗”。(2月11日《光明日报》)
追捧新年俗,是人们追求新鲜事物的天性使然,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经阶段。北宋文学家王安石的《元日》诗云:“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尤眨?馨研绿一痪煞?!逼渲械摹白馨研绿一痪煞?保?头从沉说笔钡娜嗣敲恐链航诰拖不冻?刹夹隆O衷诘奈颐牵???谐?刹夹卤久挥写恚??杂诰嘟褚延兴那?昀?返拇航冢?颐窃诮幽纱航谛履晁字?保?荒芘灼?死夏晁住?/P>
现在的春节,涌现出哪些新年俗?上面报道的微信流行抢红包是其一。虽然春节派红包早已是习俗。但这种古老的红包,无法与微信红包相提并论。2015年央视春晚让微信红包大火,微信红包收发总量达10.1亿次,春晚微信摇一摇互动总量达110亿次。此后,每逢大小节日,朋友圈总有人索要红包、疯抢红包。一来二往,本是增进友谊和信任的微信红包,却成“道德绑架”的工具。与其如此,在春节互送祝愿和好运之时,何不重拾礼轻情意重的传统红包?
网络流行隔空拜年是其二。几千年来,人们过春节会亲自上门,互致问候、互拜新年,在辞旧迎新之时表达美好祝愿,东家进西家出,热闹非凡,这是我们特有的旧年俗。到了如今的网络时代,我们在网络中的距离近了,现实中的距离却远了,纷纷热衷于用微信、QQ等拜年,言辞再有多么华丽,却找不到以前面对面拜年的亲热劲儿,甚至连诚心诚意的感觉都找不到。像以前一些人拜年“不求见面惟通谒(互通名帖),名纸朝来满敝庐”一样,网络拜年,几乎也成了空虚的礼节。
其他一些春节新年俗,诸如年夜饭酒店里吃、全家出境游、滑雪泡温泉,等等,不一一赘述。这些都是现代人追求时尚的体现,在开放的多元社会里,我们本应对不同的过年文化持有包容态度。但要从春节的独有意味“追求团团圆圆、和和美美、热热闹闹的年味”,与“传播春节的文化价值,强化人们对春节的文化感知、唤起人们对传统文化的珍视”来看,这些春节新年俗、新玩法,其实是对春节主题的冲击。
这些年,许多国人都在感叹春节“年味淡了”,可是,他们是否为营造年味而共同努力过?至少应该“结交新朋友,不忘老朋友”,在拥抱春节新年俗时,也不忘老年俗,多为喜庆祥和、充满过年气息的传统文化活动捧捧场、喝喝彩。当我们每个人的内心,都对传统春节及附着在其中的传统文化充满虔敬感,何愁春节的年味变淡?
新华网:让世界感受和分享春节文化2010-02-08 |
易艳刚:不妨以平常心看待春节“移风易俗”2011-02-09 |
易艳刚:不妨以平常心看待春节“移风易俗”2011-02-09 |
易艳刚:不妨以平常心看待春节&q...2011-02-09 |
于 静:试着办台“村晚”吧2014-01-22 |
汤嘉琛:“抢红包”是节日里的一把鸡精2014-01-30 |
邓建胜:鞭炮声稀议环保2015-02-25 |
人民日报微议录:移动互联时代,年味在哪2015-02-25 |
年俗的变与不变,怎么看?2016-02-12 |
谈春节文化莫忘新年俗新年味2016-02-14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京ICP备11015995号-1|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www.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