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评论频道文体-正文
共同承担让遗产长续久存的责任
龙丽朵
//www.auribault.com 2016-02-15 来源: 中国文化报
分享到: 更多

  又是一年寒假时。而作为一名考古专业的研究生,每逢放假回家,总得面对各种神问题:“丽朵,听说前一阵子你去挖坟了?有没有挖到什么值钱的宝贝?”或者是“过来一下,帮我看看这个是不是真的?”然后就拿着一张不知从哪弄来的青铜器照片往我面前凑。

  文化遗产与普通公众的关系,现在仍有不少错位之处。《盗墓笔记》、《鬼吹灯》等盗墓小说让很多人以为考古就是盗墓,五花八门的鉴宝节目更是让不少人把文物和暴利联系在一起……以我参加的马家窑文化遗址发掘为例,亦是有迹可循。

  去年9月,我参加了马家窑文化遗址发掘。发掘过程中,发生了一件让我震惊万分的事。当时我们发掘出一个完整的当时人们生活所用灶的遗迹,小心翼翼地将其清理干净后,待照相留存资料。中午,我们只是拿布将其盖住,就去休息了。下午来到现场准备工作时,看到民工都朝探方指指点点,走近一看,我们全都惊呆了:上午清理干净的探方内有人为踩过的足迹,清理出来的灶已然消失,原本灶上的碎骨、陶片等遗存也是四处散落。

  谁能想到,就在考古发掘现场,竟然存在如此野蛮的破坏。他们(破坏者)以为挖出了值钱的宝贝,就如此轻率地把一个承载着丰富历史信息的遗迹破坏了。

  遗址中一块陶片的出土,考古人员都要经过前期数个月山上山下的考古勘探和田野调查,数月不辞辛苦的发掘,无数个日日夜夜的数据整理和研究,最终才有了在教科书、在博物馆、在遗址公园中看到的让人惊叹不绝的修复器物、美轮美奂的远古居民生活再现场景以及证据确凿的远古文明架构。而且通过这样的方式,对地方文化建设、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等提供多方面的帮助和支持。

  考古发掘的遗存,是历史文化的物质载体。考古人员研究其历史文化和科学价值,却并不估算它的市场价值,因为我们从遗存中找寻的是历史,我们在寻根。通过知道历史,才能更好地面对未来。

  文化遗产资源是地球资源中最重要的不可再生资源,考古遗址蕴藏几十万年到几千年的丰富历史文化信息,是文化遗产的核心。文化遗产是人类历史文化的载体,是国家之根,民族之魂。破坏文化遗产就是破坏人类生存之根基。

  作为普通公众的我们,要深知文化遗产是我们每个人的遗产,要行动起来身体力行保护它们。要对不明出处的文物及时上报相关文物部门,以正确的保存方式,向子孙后代传递最丰富的历史信息;要绝不变相地支持文物作假行业的形成,更不变相地鼓励文物市场的非法买卖,这样才能从源头遏制文物的盗掘行为;要爱护我们的文化遗产资源,珍惜我们中华民族拥有的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共同承担让其长续久存的这份责任。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