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搜狐网“猴年春晚节目你最爱哪个”调查结果表明:在23个歌舞类节目中,谭维维和华阴老腔一众老大爷表演的《华阴老腔一声喊》以21.71%的支持率排名第一。(2月14日新华网)
正如网友所言:“没有不懂艺术的百姓,只有不懂百姓的艺术家。”无论是阳春白雪的艺术还是下里巴人的艺术,能够在历史的长河中延续下来,归根结底都是出于广大民众的欢迎。据演唱老人介绍,“华阴老腔”只是陕西华阴县境内泉店村张家户族的一个家族戏,其声腔具有刚直高亢、磅礴豪迈的气魄,听起来颇有关西大汉咏唱大江东去之慨;落音又引进渭水船工号子曲调,采用一人唱众人帮合的拖腔;伴奏音乐不用唢呐,独设檀板的拍板节奏,构成了该剧种的独有之长。尽管在当地很有名气,也上了春晚,但目前实际上却处于行将消亡的濒危状态,除了这几位老人登台表演之外,很少再有年轻人愿意学习和传承。
稍微留意,不难发现,虽然老腔高亢嘹亮很具感染力、穿透力和震撼力,但如果缺少现代电声乐器的结合融入,老腔就显得单调和缺乏魅力,因此可以说华阴老腔能获得如此大的成功,引发众多年轻观众的喜爱和共鸣,是传统民乐和现代电声摇滚音乐的一个完美结合。特别是在社会多重压力的现实面前,《华阴老腔一声喊》,也让众多年轻观众从这种草根艺术的震撼中宣泄和释放心中的压抑,因此,华阴老腔的成功既得益于与现代摇滚音乐的完美结合,更适逢现实社会文化的多元。
实际上,在几千年的历史文化传统中,我国几乎每一个地市甚至某些偏僻古老的乡村,都有自己独具特色的传统戏曲、小曲、小调艺术,形成了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而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很多地方传统戏曲和小曲小调也逐渐被年轻人所冷落而频临“灭绝”,这其中更不乏有像“华阴老腔”这样优秀的非物质文化艺术。显然,挽救这些优秀的地方传统戏曲,不能只靠弄几个传人或地方志记载,应当着力探索融入现代元素让其“活”起来,走征服年轻观众的路子,只有让年青一代观众接受和喜欢,优秀的非物质文化才不至于成为无人继承的“遗产”。
不难想象,随着华阴老腔的走红,这个诞生于普通村庄的古老艺术,一定会焕发出不一样的绚丽青春,华阴老腔也会以各种不同艺术形式走出陕西甚至迈出国门,成为新的“西北风”。因此,更多隐藏在各地民间的“老腔”也应当从《华阴老腔一声喊》中得到借鉴,用创新意识去打捞尘封的非物质文化艺术,只有让它们适应时代发展“活”起来,能够博得现代年轻观众的青睐,传统非物质文化艺术才能够在新的社会发展中闪现出它的光芒,彰显出它新的艺术价值和魅力,也才能真正被传承下去。
张伟平:城市文明的关键靠“养”2010-01-07 |
天机不可早泄2010-06-08 |
“吓着我了也得赔”可能让善意受伤2011-08-23 |
蔡 辉:拆城到造城背后的浮躁症2012-08-28 |
董碧辉:许菊妹,别成为下一个赵作海2013-05-21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京ICP备11015995号-1|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www.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