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评论频道文体-正文
用最严格知识产权保护护航万众创新
谭敏
//www.auribault.com 2016-02-18 来源: 广州日报
分享到: 更多

  在日前召开的广东省创新驱动发展大会上,由我省全面深化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领导小组最新起草并提交大会讨论的《我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2016年工作要点》(下称《工作要点》),描绘了广东今年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总体蓝图。

  《工作要点》透露,我省今年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增至1.2万家,而且将实行最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其中有不少“干货”。例如,在中新(广州)知识城创建国家级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综合改革试验区。加快建设全国知识产权运营公共服务平台横琴特色试点平台和广州知识产权交易中心,完善知识产权交易规则和机制。大力发展知识产权服务业,在广州、深圳建设知识产权集聚中心等等。

  众所周知,在经济增速放缓、增长动力转型升级的新常态下,创业创新被视为是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增长的关键。十八届五中全会更是将“创新”置于未来五年需要树立并贯彻的五大发展理念之首,并明确要求“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对于广东广州而言,创新也是牵动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牛鼻子”。

  而要切实推动创新,更好地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最根本的就是要保护知识产权。因为知识产权就是创新的源泉和核心。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用好知识产权才能激励创新。因此,广东实施最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正是用制度之手来激发创新活力,营造创新的土壤,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保驾护航。

  知识产权一头连着创新,一头连着市场,是使创新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桥梁和纽带。可是,虽然我们在法律的硬件上已相对健全,但是,在软环境上,我们还没有完全形成“崇尚创新”的保护知识产权的氛围和意识。公众对知识产权的认可程度仍显不足,对假冒盗版的容忍度较大。在知识产权维权上,也还存在诉讼周期长、赔偿数额低,不足以完全遏制侵权行为等问题。在“互联网+”时代,对知识产权保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科技成果、商业模式的创新层出不穷,而信息传播几乎是零成本,很容易被他人复制抄袭,让创新者受损,也导致中小创业型企业很难壮大。

  广东用最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来约束“搭便车”行为,保护创新成果,保护创新企业的投资收益,正是戳中了目前知识产权保护的痛点,有助于解决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可以预见,随着知识产权的规范运用和管理,随着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的进一步加强,创业者将获得更大动力,为广东实现新一轮引领型发展提供支撑。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