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评论频道文体-正文
体育场馆开放要有“速度与激情”
陈小雁
//www.auribault.com 2016-02-29 来源: 广州日报
分享到: 更多
 日前,广东省教育厅发布广东省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示范单位名单的公示,220所学校为广东省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示范单位。根据要求,示范单位学校的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其中,公休日、法定节假日、寒暑假等开放时间每天不少于6小时。

  随着休闲时代的到来,人们对健身运动的热情越来越高涨。然而,体育场馆的不足或者收费高昂让不少人望而却步。尤其在人口密集的大城市,周末要租个场地打球,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根据2014年《中国体育产业蓝皮书》,我国体育场馆现状是“体育场馆数量严重不足与长期闲置并存”。一方面中国的人均体育场地面积只有西方发达国家的1/15,而另一方面,许多大型体育场馆长期闲置。可以说,体育场地的供给矛盾,是全民健身路上的一块顽石。

  此次广东省共有220所学校开放体育场馆,速度可嘉。一直以来,由财政投入建设的大中小学的体育场馆得不到充分利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资源闲置、浪费。这种现象在节假日尤为明显。一边是旺盛的社会需求,一边是门可罗雀的学校操场,物不尽其用,令人遗憾。当然,板子也不能只打在学校这边。安全问题、管理问题、经费问题等让学校难以开门迎客。此次广东省的做法多少解决了学校的后顾之忧,在资金投入、保险办理、开放时间等有了细致规定,清晰的时间表与路线图让人振奋。

  在未来,解决好民众运动的场地难题,除了继续激活存量外,还需借助互联网,调动场馆管理方的“激情”,更精准地对接全民健身的种种问题。在这方面,有些地方已有不少有益探索。湖北体育局打造了一个名为“去运动”的公共体育服务平台,几乎将湖北省所有的国有和民营体育资源一网打尽,人们只需在“去运动”的移动客户端上进行简单操作,便可以免费或低费用享受政府购买的公共体育服务。政府根据从平台上采集到的数据,对场馆进行考核和补贴,改变管理“拍脑袋”、拨款“靠估摸”的做法。同样的,能否有一款软件,为已开放的学校体育场馆建立数据模型,统计入场率、运动类型、使用峰值等,根据收集到的数据,有的放矢地调控政府投入,对民众反应热烈的学校加以鼓励,对供不应求的运动场所(比如羽毛球场)多加建设,如此一来,“精准服务”便水到渠成,每一分钱都用到刀刃上。

  总之,当前学校体育场馆开放有了时间表与路线图,运动场所的供求矛盾得到一定缓解,未来,通过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深耕存量,指导增量,让每一分投入精准对接民众需求,发挥最大效益,才能做好公共体育服务。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