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正在北京参加两会的全国政协委员、安徽省政协副主席李修松接受媒体采访时再次呼吁:重视传统文化,建设“中国迪士尼”。李委员举例说,《西游记》等四大名著,就是建设“中国迪士尼”的最好素材。不过,这里不想说迪士尼,想着重说说“重视传统文化”。这一观点,听起来是老生常谈,没啥稀奇,但是,在实践中,这个问题并没有解决。不重视、不珍惜、不热爱自己的文化的现象,十分常见,解决起来并不容易。前段时间,去外地走了一圈,就看到诸多漠视文化、不珍惜本地文化资源的现象。
因为要在M城住些日子,想到图书馆去阅览。但是图书馆在整修,暂停对外开放。整修需要多长时间?什么时候恢复开放?图书馆前门后门均无一字告示。离开M城前一天,又路过这个图书馆,看起来整修已经完成,但是什么时候开放,仍无告知。在某著名锡都,进了该市博物馆的电梯,才看到里面贴着一张“三楼正在装修,严禁到三楼”的告示,同样没有说装修需要多长时间,什么时候恢复开放。事先了解到,附近一大型锡业国企,也有相同展览,但是,门口保安告知,该展览已经有一年多不开放了。这样,还有什么可说、可问的呢?
每个地方,每个市县,都有分管文化工作的首长,首长下面又设专门的政府机关,机关领导着各个专门的文化机构,层层叠叠下来,又要供养多少公务员、事业编制人员?但是,在一些地方,这样的文化“产出”,与其投入未必相称、相当。个中虽原因多多,但是,对文化的冷漠,没有责任心,没有使命感,这是可以确定的。对本地的文化、历史不负责,与对社会公众的不负责及对自己所拿的一份薪水不负责,是同一现象的不同方面。对自己眼皮子底下的文化,或者说是自己生于斯长于斯的文化都这么冷漠,让他去读孔子孟子?想都别想。
当然,也不尽是这种令人沮丧的事情。公众对南昌海昏侯墓的考古发掘的关注,就很令人鼓舞。过去,在人们心目中,考古是冷门。这次人们的海昏墓发掘的关注,一方面是这些年“百家讲坛”等节目普及历史文化培养了公众对历史文化的兴趣,但文物主管部门及时发布考古进展,做了多次直播,吸引了人们视线,让考古发掘产生尽可能多的“附加值”。3月2日在北京举行的海昏侯墓园的考古发掘新闻发布会现场,除了200多家媒体记者,还来了1000多名观众,足以证明文物部门的工作是卓有成效的:其中最大的亮点,是“五色炫曜——南昌汉代海昏侯国考古成果展”,在发布会后正式开幕。此前,在主墓发掘才一个多月时,江西省博物馆就做了一次展览。发掘成果展览如此紧跟着发掘工作而推出,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徐长青接受采访时说了这样一句话:“公众想要了解的,考古学家就得面对。”这句话透露出的信息是:考古界并没有把考古仅仅看作是自己的专业,他们具有大文化视野,在整个社会文化需求中认识考古工作的文化价值,才会那么重视公众的反应,工作才会具有那么强的主动性。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京ICP备11015995号-1|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www.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