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由于利益的驱使,不少网络平台都充斥着所谓劲爆的直播。前段时间,斗鱼直播平台先后出现直播造人、女主播在直播间换衣服裸露隐私部位等事件。据记者调查发现,除低俗、色情外,网络直播平台甚至还用低俗、淫秽的语言挑逗未成年人。今年2月,某网络直播平台一名女主播将一个9岁大的男孩拉进直播室。(3月20日央视)
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目前大约有二十万网络主播。这一庞大群体凭借着“自身优势”在互联网这个虚拟的平台上创造着属于自己的人身财富,从“互联网+经济”的角度看,这无可厚非。但频发的直播闹剧、一幕又一幕的低俗事件却又不断的在提醒着我们,这一平台的疯狂生长,很多时候其实是以践踏法制底线、破坏网络空间伦理为代价的,其复杂生态链背后,是一个病态的运营及监管体系。
趋之若鹜的网络直播人群,其看中的,并非是这个平台的发展空间及内在价值,反倒是这个平台炮制出来的财富梦想。查阅资料不难发现,网络直播平台的经营模式是通过网友购买平台内的虚拟礼物而获取收入,再按照一定的比例和网络主播进行分成。然而,当汹涌的“大军”蜂拥至这个平台时他们才发现,其要面对的,反倒不是一个人傻钱多的群体。很多时候,他们要放下尊严、放下架子,去做着自己不想做却又不得不做的事,去打法律和道德的擦边球来制造噱头聚集人气,以便在迎合受众口味的过程中捕获更多的围观资源和打赏回报。
这本是一种畸形的营销模式,但在眼球经济下,它却“升华”成了一个受人追捧的社会现象。而当这类畸形的“创收”模式被越来越多的人默许并认同时,跟风便理所当然的成了一种潮流。遗憾的是,此时的互联网监管及相应的伦理空间却并没有同时构建起对应的管理体系,也没有出台更加细致的管理办法对直播平台的准入门槛、平台及从业人员的自身行为进行有效约束,以至于诸多违反伦理、僭越社会底线的行为可以在监管盲区里大行其道,并一遍又一遍的为社会做出恶的示范。这是当下对网络直播管理最为缺乏的核心所在。
除畸形的运营模式、缺位的网络监管外,将网络直播推向更加难堪局面的则是其受众对象的病态围观和无理支持。低俗、暴力甚至色情的网络直播之所以跟风者众,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主播的这种低俗行为总是会赢得受众意想不到的掌声和物质回报,而那些健康的、积极的直播行为却总是被摒弃。这劣币驱逐良币的尴尬反讽,难道不是网络直播给大家上的最好一课?我们的受众,难道不该有所反思吗?
从这个角度看,网络直播的“病”,虽然其表现在主播的不守规矩上,但其内在肌理,却是平台创收畸形、对应监管缺位、直播受众心态走偏的复杂交织。于此而言,各方都该吃药。具体来讲,则是要求平台内部要严格准入制度,加强自律,而平台外的监管,则要有针对性的对其进行管理,通过科学的手段将平台、受众有机的约束起来。而对于直播受众,则更是要对低俗、暴力说不,因为有了拒绝,网络直播的乱象才不会在一片欢呼声中泛滥开来。否则,其便永远会在物质诱惑和荷尔蒙的刺激下,更加不堪。
曹 林:公民信息库防腐败,贪官生病全民吃...2011-03-11 |
曹 林:公民信息库防腐败,贪官生病全民吃...2011-03-11 |
三亚“零投诉”的荒诞2012-02-06 |
中国青年报:中国人不要有暴发户心态2010-01-13 |
大众话题:误读“吃药反腐”背后的民意诉求2014-07-15 |
误读“吃药反腐”背后的民意诉求2014-07-15 |
杨于泽:“被讹”伪命题,正在变成有病呻吟2014-08-01 |
中国青年报:中国人不要有暴发户心态2010-01-13 |
广州日报:强制隔离费用该由谁埋单?2009-06-17 |
广州日报:强制隔离费用该由谁埋单?2009-06-17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京ICP备11015995号-1|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www.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