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评论频道文体-正文
“网红经济”的喜与愁
聂昱冰
//www.auribault.com 2016-03-25 来源: 光明网
分享到: 更多

  2016年3月,“网红经济”这个词儿和满城的春花一起盛开了。

  从一个网名叫papi酱的女孩儿获得了1200万投资、到2016“第一网红”三个月挣了三个亿、再到网络女主播半年买车买房。相关新闻不断推陈出新,就好像一勺勺冷水泼进了热油锅里,弄得滚油四溅,而且全都溅到了人的心口上。让人们愈发觉得:自己的生活是在苟且,别人那里才是光彩照人的诗和田野。

  “网红经济”顾名思义,就是让一个ID成为了网络红人之后,开始圈钱,圈钱能力越强就意味着这个ID越成功。

  其实这种方式并不新鲜,和演艺圈包装明星圈钱是一个道理。所不同的只是,包装明星还是需要一定门槛的,而在网络上包装ID则是彻彻底底的零门槛,谁都可以进来,吸引大众的形式也是五花八门。大家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也正因为具有这样的特点,所以其实“网红”的成功率是极低的。竞争愈加残酷,内容和表现形式、行为手段也就不再那么光明磊落,变得渐渐复杂了起来。在“网红”的世界中,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你看不到的,大家在这里拼颜值、拼才华、拼创意、拼对整个世界的敏锐度,游走于情感、艺术、各种话题之间,一个自控力不足,就突破了道德的下限。“网红”背后的推手们努力寻找着每一个人内心中最隐秘同时也是最容易被俘获的那个渴望,一旦找到了,这个人就成了他们忠实的粉丝,为他们日后圈钱贡献出自己一份稳固的力量。

  这就使得“网红”对粉丝百分之百依赖,所以“受制于人”,基本也就成了“网红”必须遵守的生存法则。实力强的“网红”靠吸引粉丝生存,实力相对弱一些的就只能靠取悦粉丝生存。吸引的方式和取悦的尺度,就成为了对“网红”最严峻的考验。

  而且特别遗憾的是,因为那一部分“刷下限”的“网红”的存在,让“网红”这个群体再一次重复了很多因网络才得以出现、生存的群体的命运——受一部分人的行为所累,让整个群体的形象都变得不那么光鲜、光彩。

  所谓经济,说白了,就是挣钱。商人挣钱的方式很多,但基本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种是挣快钱,一打一散,曾经这是被商人们所不屑的;另一种是在挣钱的同时更想缔造起一座丰碑似的商业王国,这则是被商人们所梦想追求的。

  结果我们正好处在了这样一个时代:人的思维永远在追赶事物的发展。所以,恪守“执着梦想缔造丰碑”这种商业美德就变得越来越艰难。连“苹果”这种霸主级别的品牌,都努力在工匠精神和产品换代不断提速之间苦苦维持着平衡,因为就同“网红”一样,他们身后也有一群竞争者在模仿、追赶。互联网的广泛应用,让掌握知识技术和拥有思维的开阔度,变得越来越普遍,人们很难保持住自己一家做大然后遥遥领先,陶朱公的传奇渐渐从励志故事变成了古老的神话,大家必须遵循今天的市场法则。

  所以出现了“网红经济”——这种挣快钱的典范。

  看着别人挣快钱的确是容易令人浮躁的,说他们是给热油锅里泼冷水一点都不过分,无辜的围观者随时都有可能被飞溅出来的热油烫到,然后就会想,她(他)这么简简单单就成功了,为什么我就成功不了呢?进而就觉得世界待自己格外不公平。

  但是千万别这么想,不做任何付出,突然从别人那里获得了一笔钱,那不是挣快钱,那是拦路抢劫。每一个不是依靠“刷下限”而是依靠实力成功的“网红”,都像是海面上露出的一角冰山,看似轻巧的表象背后,都有一座高大夯实的山脉挺立在冰冷的海水中,支撑着他们。

  这山脉也许是一个人镜头后面的努力,也许是一个团队集体地付出。经常想一想奋斗和刷下限的区别所在,再想想那些背后的故事,心中就会变得安然一些。

  从古至今,经济始终伴随着人们的生活,根据生活的具体需要萌生各种形态进行发展。所以,“网红经济”也是网络发展到现阶段的一种必然存在,和以前很多类似的事物一样,风风火火地出现、再悄无声息地湮灭。“苹果”的成功就在于,它顺应了今天的“快”,可同时也立下了一座丰碑,不会轻易湮灭。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