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近日,湖北美术学院的学生在网上爆料:学校教学楼前花坛里陆续“长”出9个逼真的娃娃玩偶,是该校雕塑系大四张同学的公共艺术课作业。同学们对此事大多可以接受,不过,也有少数女生表示,晚上经过那还是?得慌,不敢太靠近。(4月6日《武汉晚报》)
“你吓我!”乍看花坛这些照片,着实吓了我一跳!这分明是将婴孩埋到了土里,只露出半拉脑袋。这种效果恐怕和创作者“希望通过这个作品寄语学弟学妹,对艺术的追求如初生的婴孩一样充满希望”大相径庭吧,如果我是她的学弟学妹,会不会对艺术望而生畏呢?这样的担心不是空穴来风,毕竟已经有人表示“晚上经过那还是?得慌,不敢太靠近。”
创作者的辅导老师说法就更难让人接受了:“最后引起了这么多关注,还是比较成功的,美院的宗旨是培养艺术家嘛。”这是哪跟哪啊?是不是引发众多关注就是成功、就是美呢?黄色小说、情色图片点击量才高呢,这能叫美吗?芙蓉姐姐、罗玉凤、郭美美的炒作的确引发了持续的关注,可是这能叫美吗?显然,这充其量只能算作“抓人眼球”的一次成功策划,和美不美还隔着一层山。
“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是一码事,这是众所周知的事情。那么,对于美、丑的认知,人与人之间客观上的确存在差异性。但是,什么是美、什么是丑,还是应该遵从公序良俗的,至少不应该突破多数人的认知底线。既然是公共艺术,就应该给公众带来美的享受,然则这组作品给人的第一冲击力却是来自让人“惊秫”,试问,这是否符合公共艺术品的设置初衷呢?
退一万步,即便这位大四学生的创作初衷是好的,希望后来者“对艺术的追求如初生的婴孩一样”充满希望“,可显然是好心办了错事。创作者觉得婴孩从土里”长“出来很美,可观众会觉得把孩子埋进土里无疑是有悖人伦的。表现婴孩的方式虽多种多样,可千万不要忘了,人是动物,不是花草树木,用这种违背常识的表达方式去引导学弟学妹,只能让人觉得”不明觉厉“,甚至是惧而远之!
人类对美的追求是无止境的,一时创作不出美没啥大不了,大胆前卫也不是不可以,可是以丑为美、甚至美丑颠倒就大不应该了。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中间的界限不应该被模糊。希望这所美术学院能够恪守“立德树人”的要求,把握美育之精髓,真正厘清“美”“丑”的区别,在启发学生艺术创作的同时也应当引导他们修好艺术伦理这门课,而不是为了当网红,动辄弄出一些让人“惊秫”的东东,连底线都不要了。
王传涛:凤凰“9·4案”结果的未竟之问2010-11-01 |
朱四倍:“不鼓励农村娃上大学”见证阶层隔膜2011-03-09 |
李 杏:不是群众误读,是官员没读懂2013-05-29 |
快评论2013-07-16 |
时言平:能源“巨蝇”是如何养成的2014-05-16 |
中国网:“替谁说话论”像“久耕托市”理论...2009-06-18 |
张伯龙:入股房地产的干部是“借鸡生蛋”?2015-08-18 |
陈小雁:谁来填补放学与下班间的托管空白2015-12-14 |
筑梦正需人人起而行之2016-02-23 |
既要“语惊”更要“事成”2016-02-23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京ICP备11015995号-1|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www.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