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评论频道文体-正文
用动漫好人物讲好中国故事
朱传欣
//www.auribault.com 2016-05-25 来源: 光明日报
分享到: 更多

  如果举办一届动漫圈的奥运会,你将看到由喜羊羊、灰太狼和熊大、熊二领衔的中国队对阵由钢铁侠、蝙蝠侠、蜘蛛侠领衔的美国队。如果比赛发生在几十年前,我们未必不能与美国队一较高低,那时中国队中孙悟空、葫芦兄弟、哪吒等一批实力派队员尚在。然而,当我们看到这支由低龄动物所组成的中国队时,我们显然对比赛结果不太乐观。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近日的一项调查显示,高达86.7%的受访者认为,我们现在需要优秀的本土动漫人物。

  回顾始于20世纪20年代的本土动画影片,例如万氏兄弟在《铁扇公主》《大闹天宫》中对美猴王外形的塑造,完全不逊于同时期迪士尼的水准。然而,在以传统手绘为基础的创作工艺向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我们和世界一流动画设计水准间的差距逐渐拉大。今天大多数本土动漫人物,或囿于传统,或流于模仿,在技术和艺术上都无法支持经典形象的出现。

  塑造一个好的动漫人物,除了美术师之外,还需要编剧、导演、配音、发行等各工种的配合,其中故事创作更是本土动漫的短板,如何在动漫作品中引人入胜地讲好中国故事,在动漫人物中自然而然地渗入本土价值,是本土动漫需要努力的方向。

  除了“颜值”不高之外,本土优秀动漫人物的缺乏,还有业态孤立的原因。虽然我国动漫产业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之后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内容生产仍旧处于缺乏联动、彼此孤立的状态。例如,很多动漫形象被创造出来,仅仅停留在网络漫画、微信表情等方面的低端应用,生命力和影响力相当有限。而美国漫威公司自2008年起,陆续将钢铁侠、绿巨人、雷神、美国队长等漫画中的超级英雄搬上电影银幕,随后将他们集结为“复仇者联盟”,迄今用13部影片创造了超过100亿美元的全球票房。

  与美国通过电影为载体传播动漫形象不同,日本侧重将动漫形象做成动画片,极大拓展了商业价值。借鉴美日动漫产业的做法,我们也应当注重产业的整体发展,善用电影、电视、互联网等大众媒介进行动漫传播,从多个“触点”与其他产业进行互动,打造动漫产业联合体。

  应该看到,随着社交网络的发展,在互联网用户中逐渐形成了不同的网络社群,在一个个“圈子”中呈现出鲜明的群体特征。数据显示,当前国内“二次元”人群数量已达2.2亿,覆盖62.9%的90后、00后青少年,他们对动漫文化的理解更为深入,未来将为本土动漫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中肯地说,本土动漫经历近10年发展,从继承到提高,从模仿到创新,逐渐打破了美日垄断,出现了《秦时明月》《画江湖》等一批优质作品,《大圣归来》《捉妖记》等动画电影也取得了极佳的市场表现和大众影响,这是发展的“亮点”。我们期待,中国动漫不止步于此,未来塑造出更多具有现代形象、当代人格、时代精神与中国文化内涵的人物,更富感染力地讲好中国故事。(作者为中国传媒大学艺术学部青年学者)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