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评论频道文体-正文
保护古村落刻不容缓
张永恒
//www.auribault.com 2016-06-28 来源: 广州日报
分享到: 更多

  据媒体报道,如今,越来越多的城里人愿意去乡村旅游,在那里可以感受到祖辈的生活——种地、采摘、吃农家饭,美哉、乐哉。此外,除了适合休闲娱乐,古村落还有着很多历史,那是中国文化的根脉所在。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城市的扩张,不少承载着乡土文化和历史记忆的传统古村落面临着被破坏甚至消亡的压力。加上“仿古建筑,小吃一条街”的疯狂“造街”,不仅使古村落因过度开发失去原真,而且陷入同质化、低水平重复建设的“怪圈”,乡村旅游项目因不顾法律法规,违法占地而被执法部门强制拆除部分建筑一事在网上持续发酵,古村落的保护和开发再次引起人们的关注。

  笔者这几年参加过几次有关古村落保护开发的调研,发现一些古村落的现状是,开发的多,利用的多,而能够提供“保护”的相对较少。一方面兴致勃勃的热衷于“造街”行动,另一方面眼看着历史的遗存破败消亡而“不作为”,在这样一种“悖论”中体现出的是执政行为的短视。

  近几年来,由于城市的过度发展,高楼大厦林立,车水马龙拥挤,人们开始怀念乡村生活的恬静与安然,于是一些古村落的“价值”被人们发掘了出来,比如农家乐、农家饭、瓜果采摘,人们对田园乡村充满向往。

  但是伴随着古村落游热潮而来的,是对古村落的破坏。各地一拥而上的“仿古建筑,小吃一条街”的疯狂“造街”就是证明,一些传统村落的乡愁韵味被搞得不伦不类,这显然与我们对古村落的开发保护方向背道而驰。

  很多古村落除了有大量的建筑遗存、原真的历史风貌、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田园风光,最难能可贵的是原汁原味的保留了众多的非遗文化。悠久的历史孕育了一些村落丰富多彩的地方文化。这些因浓郁的建筑风格、厚重的历史风貌、优美的自然生态环境、科学合理布局的人文环境、民族特色姿彩纷呈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观,这就是中国古村落的历史文化魅力。在中国乡村社会这个特殊的群体中,它是中国乡村社会的缩影,因其深厚的文化积淀、丰富的历史信息、意境深远的文化景观,而具有“史考”的实证价值、“史鉴”的研究价值、“史貌”的审美价值。古村落所以能够历经沧桑巨变而保存至今,有着它们独特的生命特征。究其生命特征之源,是中华文化之基因。众多的历史文化村落不仅是中华文化的瑰宝,还可以称之为古代“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区的典范,具备和谐中国的历史风范和诸多宝贵的村落管理与繁衍发展的经验。因此一旦遭受破坏,再难恢复。

  在笔者目力所及范围内,浙江省对古村落的开发保护值得各地借鉴。浙江目前有传统村落176个,以建德市新叶村为例,该村是我国首批传统村落,是国家文物局保护与利用综合试点推进的6个村落之一。浙江省以“传统村落保护试验田”为目标,为整个浙江传统村落保护和利用摸索出一条可行的道路。在保护利用的基础上,适度开发文化旅游项目,为古村落保护提供经济补偿基础,形成保护、开发的良性循环。在保护过程中,积极采取“规划新区,保护老区,有序过渡,和谐共生”的办法,来降低老区的人口密度,同时引导村民发展相关的旅游事业。

  传统村落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文化基因和历史根脉,必须正确认识美丽乡村建设与传统村落保护的关系,正确把握国际理念、国家规范、地方经验的关系,把传统村落保护好,留住我们的乡愁,保护古村落刻不容缓。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