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现在,我们还明白怎样面对赛场上的胜利与失败,我们还希望不再有运动员10年不回家、运动员不知道亲人去世等事情发生,希望运动员能有条件平衡好训练与个人生活,相信这也很快可以做到
里约奥运会上,来自福建闽西山区饱饭坑村的邓薇夺得了金牌。报道说,她已经10年没有回家。仅仅这一个事实,就可以让人掂量这枚金牌的重量了。
邓薇今年才23岁。在过去,不少人可能23岁还没有离开过家;今天,社会流动性大,很多人外出读书、工作,但从13岁起离家没回过的人,恐怕也是极为个别。
从13岁到23岁,就是从少年到青年,伴随着生理和心理的变化,要经历叛逆和迷惘。而邓薇没回过家,体校、运动队是她的家。即使邓薇自己能够顺利走完这一段,家人对她的牵念也是万分沉重的吧。
今天,我们可以看到中国运动员越来越有“国际范儿”。我们看到了一张张生动的脸庞,鲜明的个性,强大的颜值,引领着时尚。我们也看到了健康的精神,显示中国社会的体育观念变得纯净、中国体育的竞技态度接近“胜利可喜败亦欣然”。
但社会是复杂的,中国体育也是复杂的。如同北上广深不能代表整个中国,穷乡僻壤也是中国不可落下的一部分,运动员也有着不同的家庭、社会背景,在这个总体的强盛时代里留下各自的投影,这其中就包括来自“饱饭坑村”的邓薇。
邓薇的父母还不到50岁,父亲病史有20多年,应是“精准扶贫、不落一人”的帮助对象,邓薇平常需要寄钱回家。得益于“美丽乡村工程”,家里的危房被改建成二层小楼,邓薇比赛前一天,家里才得以安装了电视机。
任何一个运动员,成长为世界冠军,即使天赋异禀,也一定有着非常的付出。邓薇能够获得成为奥运冠军的机会,她付出的一定比他人更多,仅仅10年未回家就多于一般人,一个来自遥远山村的贫家女孩跻身国家队、走上奥运赛场,经历的落差也远大于普通人。
许多人认为奥运应是享受体育,这确实不错。但对任何一个运动员,难道“享受”就是奥运的全部?普通人健身都不是纯粹的享受,要享受他们根本就不可能到得了赛场。对邓薇来说,奥运可能是她生命意义的一次衡量。
还有些人认为奥运应当与国家价值脱离,成为纯粹个人的乐趣,就像奥运会上奏响的不是国歌,升起的不是国旗,运动员不是在国旗下归队,人们从比赛内外看到的不是国家和国民的气质。享受论和去国家价值论的主张,看似头头是道,实则隐含着残忍的等级意识,因为按照这种主张,如果人没有实现富足,则应当自力解决生活问题,连参与竞技体育的资格都没有。而正是国家,使邓薇这样的孩子获得参与竞技体育、实现发展的可能。
让所有人都可能获得实现的机会,而不管他或她出身如何、境况如何,这一点我们早做到了;现在,我们还明白怎样面对赛场上的胜利与失败,但我们还希望不再有运动员10年不回家、运动员不知道亲人去世等事情发生,希望运动员能有条件平衡好训练与个人生活,相信这也很快可以做到。
(作者系知名媒体评论人)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京ICP备11015995号-1|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www.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