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评论频道文体-正文
赢得奥运场外的比赛
曹鹏程
//www.auribault.com 2016-08-12 来源: 人民日报
分享到: 更多

 我们首先还是要把手头的事业做得比过去“更高、更快、更强”,加固硬实力的支撑,同时不妨淡定面对不理解和不友好,展现我们的文化自信

  连日来,里约奥运的精彩比赛和趣味花絮不断上演,中国健儿以顽强、乐观、开放的集体气质,带给场外观众一种全新的享受,也收获了来自世界的喝彩。

  但是,喝彩并不是普遍的。在澳大利亚游泳运动员霍顿对孙杨施以“兴奋剂骗子”的人身攻击之后,很多西方媒体借机“群情激愤”地开始抹黑中国泳队,伦敦奥运上发生过的“叶诗文毁誉战”,以极为相似的方式重新出现。

  这几天人们都在说,北京奥运是我们看待体育的一个拐点。在成功主办和荣登金牌榜首之后,舆论整体开始看淡“唯金牌论”。金牌选手的角色,从“民族英雄”逐渐转变为“男神女神”,他们展现出的顽强拼搏、健康向上的体育精神,仍然能够凝聚大家,同时带动大家热爱体育、参与体育。近些年,中国城市跑步井喷式的爆发,乃至国内观众对里约奥运的放松心态,正是从体育大国走向体育强国的社会动员效应在初步显现。

  不过别忘了,如果转到西方世界的背后,北京奥运同样也是一个拐点。现代奥运是一个最有象征意义的“世界村实体”,各国健儿的表现,对于其所代表的国家形象之塑造、民族崛起之隐喻,强烈而直接。伦敦奥运第一天,有位外国主持人惊呼:中国人的的确确地来了!曾经的“东亚病夫”,如今不断站在领奖台的中间,还动不动破纪录,对于那些习惯了被仰视的传统强国来说,自然会因遭遇挑战生出种种不适应。给中国的尊敬,很多还在路上,而“不可能这么强”的下意识,却会冲在最前面。

  这就是毁坏中国队声誉的那些人深层次的心理背景。兴奋剂是全世界体育运动的公敌,包括中国运动员在内,几乎所有体育强国运动员都曾犯过错、受过害,今天指责孙杨的人,他所在的队伍也一样。反兴奋剂今天已经是一个世界性共识,在中国更是上升到了国家强力干预的高度。从悉尼奥运开始,中国就实行最严格的血检,从北京奥运开始,国际奥委会对运动员的尿样要留8年。奥运赛场有没有兴奋剂,该是检测说了算,而不是由他人的猜测说了算。正如霍顿自己后来辩解的那样,兴奋剂只是一个最有效的毁坏声誉和动摇军心的手段。

  奥运,不仅是检验我们体育实力的赛场,也是映照大国崛起过程的镜子。应该意识到,我们未来可能还得受叶诗文和孙杨受过的气,这其实是一种进步的代价。我们当然不能忽视,不能任由其发酵,但也不用因为傲慢与偏见,就用尽洪荒之力去生气。不仅在泳池,不仅在奥运,在中国与西方竞争的所有领域,尤其是我们逐渐开始占据优势的地方,类似的不愉快遭遇也许还会更集中。扭转这种局面需要很长的时间,这意味着持续地去建设传播优势,一点一点地争夺表达权和解释权。而处在这个转折阶段,我们首先还是要把手头的事业做得比过去“更高、更快、更强”,加固硬实力的支撑,同时不妨淡定面对不理解和不友好,展现我们的文化自信。“让人喜爱而不是让人恐惧”,才是软实力的精髓。

  所以,还是先尽情地享受剩下的奥运时刻吧,我们现在有这个底气。要知道,当我们为“逗哏”傅园慧而捧腹时,正因为更多“捧哏”吴敏霞在默默闪亮,所以我们才能更放松地去享受体育。《墨尔本时代报》写道:孙杨是个顶天立地的男人,他用200米自由泳的表现为一切正名。赢得场内的比赛,靠运动员干干净净的实力,而随着整体实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奥运场外的胜利之花,也一定会向我们走来。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