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一部少儿版《白蛇传》正在网上爆红,从场景到音乐都“神还原”《新白娘子传奇》,让不少网友又惊又喜,不过依然有人表示出一丝隐忧。
他们质疑的不是“小孩演大人”这种艺术表现形式,而是担心《白蛇传》中过分强烈的成人情感要素会对观看此剧的儿童造成不良影响,即他们担心此剧会加快儿童成人化的步伐。尼尔·波兹曼在《童年的消逝》一书中曾如是写道:“不得不眼睁睁地看着儿童的天真无邪、可塑性和好奇心逐渐退化,然而扭曲成为伪成人的劣等面目,这是令人痛心和尴尬的,而且尤其可悲。”尼尔·波兹曼对成人的评价未免太过消极、阴暗,不过至少较为准确地表达了大多数成年人的心声,即儿童应保持一份天然的纯真,对“性”或“情爱”等既不了解更无兴趣了解。随着时代的发展,特别是人类对自身心理、身体等研究的加强,这种刻板僵硬的儿童形象正在不可避免地被消解。弗洛伊德曾指出,人类从幼年起便对性充满了好奇和揣测。儿童对成人情感无知,并不代表他们对此一无所知,他们始终在以自己的眼光看待这一切。儿童的成人化或早熟化恐怕不可尽免,如果这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也断不会因为一部《白蛇传》而加速或放缓进程。
观看少儿版《白蛇传》的主要还是成年人,特别是那些有怀旧情结并热衷翻拍经典的影视剧消费人群。这部《白蛇传》说到底仍是一部成人剧,尽管演员是儿童,受众则主要是求“新”心切的成年人。与其说这些成年人担心儿童受到不合时宜的信息影响,不如说是因为他们在其中嗅到了一丝格格不入的气味。如同不少网友表示的:所有的人物都被“萌化”了。将人物“萌化”,亦即在一定程度上去除成人特有的严肃气质,观众便会自觉地放低要求、放弃苛责,这并非暗示小演员们演技不佳,而是意在表明,小孩演大人的表演模式更讨喜,因为除了作品的情节等要素外,观众还会自觉地寻找其他一些审美价值,如儿童天真的表情、笨拙的动作等。通过年龄差来降低消费者心中的预期,本身就是典型的商业化操作行为,由此可见,这依然是一部带着浓郁商业化色彩的成人剧。
我们也必须承认,这部《白蛇传》承载着部分影视工作者对艺术价值的追求。如何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演员?相信这是每一名演员都曾思考过的问题。撇开他们的答案不论,谁也不能否认时下国内影视圈正变得越来越浮躁,不少演员不再将精益求精地打磨和提升演技作为主要工作,反而热衷于炒作、制造话题,过着舍本逐末的生活。负责《白蛇传》的总导演潘礼平表示,他们在选拔小演员时“只造小戏骨,不造小童星”“只选对的不选贵的”,这显然不只是翻拍,还是对经典的致敬,“我们就是完全一比一地复刻,向经典学习向经典致敬,只要是真正好的经典,就会去争取全面地还原,也会有创新”。当翻拍经典已成为商业化操作的惯常手法,当翻拍不断沦为恶搞、亵渎时,我们的影视文化实则已处于不折不扣的倒退之中。这份焦虑显然挂在每个清醒的影视工作者心中,也悬在每一个观众心中,让原本不甚合宜的小演员以认真的劲头再现经典,的确不失为一种发人深省的方法。
少儿版《白蛇传》是各项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它既展示了一部分影视工作者“让演技决定一切”“回归经典”的雄心,也展示出资本在控制影视剧生产后的野心。简而言之,《白蛇传》主要涉及的是商业问题,而非心理问题,过分担心并无必要。
洪信良:明矾“最强禁令”,谁来监管执行2014-07-02 |
徐大发:小学生“打胎”作文让谁尴尬2015-01-09 |
赛 人:从《狼图腾》看人与动物的共振互通2015-03-05 |
若电影分级则无惧“老炮儿”爆粗2016-08-25 |
《疯狂动物城》,火爆背后也有尴尬2016-03-14 |
谁的童年没有忧伤2016-04-06 |
后安徒生奖时代,儿童文学要寻根2016-04-06 |
《奇幻森林》一则殖民主义童话2016-04-19 |
儿童要用“儿童药”2016-09-12 |
别把四大名著想象成妖魔鬼怪2016-09-27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京ICP备11015995号-1|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www.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