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评论频道文体-正文
保罗·泰勒的“谋杀现场”不容“走神”
李澄
//www.auribault.com 2016-11-21 来源: 北京晨报
分享到: 更多

  每次看保罗·泰勒现代舞团的感受都不太一样,有时惊艳无比,有时又觉得有些无聊,但保罗·泰勒所表现出来的简单、朴实、向上的精神气质以及他那种源自20世纪初法国绘画艺术的审美,总是让我们这种被20世纪初法国现代艺术启蒙的人念念不忘。与人们惯常概念中晦涩纠结的现代舞形象不同,泰勒用他轻松愉悦、优雅动感的舞蹈语汇,向人们传递着现代舞的另一副面孔——爱与阳光。所以,每次泰勒来北京,我都跟粉丝似的“追着”去看。

  上周六日两晚,保罗·泰勒现代舞团亮相2016国家大剧院舞蹈节,我去看了周六的“现代舞经典舞集”,是泰勒创作的三部兼具观赏性与艺术性,又有美国特色的经典之作——《挚爱的判节者》、《春之祭排练场》和《普罗米修斯之火》。

  首先上演的是泰勒创作于2008年的作品《挚爱的判节者》,其灵感来源于美国诗人惠特曼作品《草叶集》,这部作品是诗人对他一生最后总结的告别之作。“我是肉体的诗人,也是灵魂的诗人;我占有天堂的愉快,也占有地狱的痛苦……”舞蹈以抽象的肢体语汇诠释出诗篇中的浪漫主义与生命活力。

  作品中的白衣舞者在舞台上尽情挥洒,孩童式的欢愉嬉闹与神圣庄重的带有仪式意味的场景交替出现,对应着诗人孩童时期的快乐心情与内战期间照料伤兵时感受到的内心冲击。唯美却也黑暗,甜蜜同时苦涩,保罗·泰勒用他丰沛的情感歌颂生命的美好,也无奈生命中的不甘与隐忍,但最终将我们带到他心中那条通往光明的路途之上。

  从动作的设计中,能够看到泰勒继承三位大师所带来的综合性风格与独特舞蹈语汇、身体动律,巴兰钦的流畅、玛莎·葛兰姆的深刻、莫斯·坎宁汉的先锋都能从中找到影子。在艺术表达中自如地运用高难度的技巧也是保罗·泰勒舞蹈的特色之一,轻盈的旋转奔跑,充满想象力的肢体造型,雕塑般的人体美感共同汇聚成通俗、诙谐,但不失严肃与内涵的作品。

  《春之祭排练场》是泰勒1980年创作的作品,斯特拉文斯基作曲的《春之祭》从问世之初就成为现代舞蹈史上的标志性事件,100多年来许多编舞大师都纷纷挑战,形成了很多以此为题的经典之作。而泰勒的这部“春之祭”可以说是其中非常独特的一部。作品将背景放到舞团排演《春之祭》的特定场景中,又同时表现了一个绑架谋杀案现场,两者交替出现又相互呼应为彼此制造气氛。这种错综复杂双线叙述的表现形式常在电影和戏剧中运用,但是以无言的舞蹈将其描述出来,泰勒编舞手法之高超,仿佛观赏悬疑电影一样处处牵动人心又大呼过瘾。

  在两条线索的场景切换中,泰勒还大量运用了电影式的光影手法,全剧整体均以黑白呈现,只有一些重要道具运用了点睛的红色,背景音乐采用了《春之祭》的双钢琴版,舞段中尼金斯基原版《春之祭》中那种带有机械感的生硬动作方式和侧身的横向运动被大量运用,仿佛是向前辈致敬。不过,对于第一次欣赏的观众来讲,不仅需要熟悉经典版本《春之祭》,还要有更多版本的参照,才能对其细节设计或者会心一笑,或者惊叹他的异想天开和冷幽默。对我来讲,因为一次走神,以至于完全搞不清后半程故事的逻辑,只有跟着傻笑了……希望下次泰勒再来时还带这件《春之祭》,我还想继续搞清楚这起谋杀案……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