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评论频道文体-正文
生活需要文化的仪式感
曹华飞
//www.auribault.com 2017-01-18 来源: 光明日报
分享到: 更多

 据媒体日前报道,浙江诸暨姑娘小满写得一手好字,而今她把这门手艺跟中式传统民俗“喜帖”结合起来,为新婚燕尔的新人朋友们手写婚书喜帖,受到了好评,她的“生意”不光在当地红火,甚至已经做到了英国和澳大利亚,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迷上了中式喜帖的传统文化。

  中国人仍然是念旧的。作家木心写道:“从前的日色变得很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在节奏快、压力大的当下,这首诗在年轻人中着实流行过一段时间。人们借此除了表达对诗意栖居的憧憬,也包含了对逐渐淡去的传统文化和生活方式的眷恋。

  比如,家家备有笔墨纸砚的日子大概早就一去不复返。手写春联、喜帖,甚至手写书信的习惯,被逐渐收进“历史的藏书阁”。书法越来越成为一门小众艺术而不是必备技能,存在于美术馆里、书画协会里、艺考青少年的备考案头,似乎与普通人的生活再难关联。

  这倒不是说,过去的都是好的,但类似手写喜帖的流行,确实让人们看到了传统文化仍然具有极大的魅力,吸引和影响着当代人的生活方式和情感方式。笔墨丹青于形传递美感,于意表达真情,而纸张的细腻触感和扑鼻墨香,乃至对合适的敬语和谦辞、最佳字体的斟酌考究,则在某种程度上,生动地顺应了当下提倡的诸如“工匠精神”“慢生活”的潮流,为生活带来了文化的仪式感。

  另据报道,十多年来,陕西师范大学坚持邀请老教授们为入学新生手写录取通知书,让年轻学子们在仪式感中,体会读书做人的道理。这类文化的仪式感,也许在匆忙的现代社会中,不再位于“中心”,但其所负载的文化信息,依旧能够直达并温暖人心。

  如今,一提到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总有人觉得任务艰巨而庞大,但诸暨姑娘的一个小举动,让我们看到保护和传承的不拘一格以及无限可能性。无论是手写喜帖还是入学通知书,还是近年来实验性的青春版戏曲、与互联网相结合的手工艺生产,都是人们在传统文化和民俗传承方面所做的自发而有效的探索。若能让当代人尤其是年轻人通过接触,领略到传统文化的魂,认识到那是不同于当下快餐文化的独特艺术样式和生活方式,进而消除对传统文化的隔阂感和生疏感,产生兴趣和喜爱,将是莫大的幸事。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