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经典文艺作品中所蕴含的思想及智慧,反映了民族的品格和时代的特征,刻载着艺术家的追求和探索历程。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经典之所以能够成为经典,其中必然含有隽永的美、永恒的情、浩荡的气”。经典有思想的穿透力、审美的洞察力、形式的创造力,所以才会成为不过时的作品。
就美术而言,大量的经典贮存在美术馆、博物馆的库房里,要发挥经典的作用,首先要梳理,其次要活化。
梳理是前提。随着近几年全国美术馆事业的发展,至2016年文化行政部门归口管理的463家美术馆,馆藏总数达47万余件,其中中国美术馆馆藏达11万件。全国500多家艺术类博物馆馆藏达百万余件。这些历朝历代积累下来的作品构成了波澜壮阔的画卷。人,有时代的英雄,有善良、勤劳的普通人。事,有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推动社会发生重大变革与进步的可歌可泣的事件,有生活中平凡而伟大的感人之事。这些作品,是我国优秀历史文化、民族文化、红色文化和当代文化的集中体现,弘扬了中华民族自主自强的精神,兼容并包、崇德尚礼的人文精神,改革开放的创新精神以及亲近自然、赞美自然、发现美、创造美的精神。相信对这些经典的梳理,不仅能为民族复兴提供丰富的精神和文化滋养,也将为人类文明进步贡献智慧和力量。
活化是重点。活化是指对馆藏作品由物质的静态保存到文化功能的动态发挥的过程。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谈到文化保护与利用的关系,强调“让文物活起来”。活化,首先要让那些“养在深闺人未识”的艺术品重见天日。其次,各美术馆、博物馆之间要加强交流,互通有无,整合资源。再次,要加速推进公共文化服务的均等化,让经典的力量惠及全民。
此外,还要学会让经典作品“发声”,在国际舞台讲好中国故事。近年来,在商业杠杆催动下,当代艺术在国际“走红”,但真正反映中华民族美的历程和精神发展史、反映当代中国人生活的主流作品却很少,以至于在国际社会上呈现出一个被“误读的中国”。现在,随着中国的崛起,国际社会更希望了解一个真实的中国。坚持文化自信、用心展示经典,是讲好中国故事的一个重要途径。
2016年,中国美术馆以“中国精神”为主题在墨西哥展示了大量的馆藏经典作品。作品巡展所到之地,比如法国、波兰、新加坡等,观展者均对刻画当代生活的创新之作表现出极大热情。由此说,经典作品具有超越性,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具有为世界共享的普遍性,活化中国经典能为人类文化的共同价值注入新内涵。
(作者:吴为山委员,民盟中央常委、中国美术馆馆长)
王 蒙:涵养时代的“文化定力”2014-03-10 |
田永刚:为“劳模进校园”点赞2014-06-03 |
张涛甫:用精神力量托起一个伟大的时代2014-06-30 |
柳千岸:核心价值观建设需要良法善策2015-03-05 |
季国平:开创当代戏曲传承发展的生动局面2015-07-22 |
俞 菀:地名文化是“软名片”也是软实力2015-10-13 |
陈佳冉:让年轻人能踮起脚尖“够着名著”2015-12-16 |
对阎肃的纪念,就是对文艺的期许2016-02-15 |
传统村落与文化基地有机结合的范式2016-05-13 |
裴柏村家风文化的启示2016-10-19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京ICP备11015995号-1|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www.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