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最近,一本出版于2016年的书在网络上火了——不是因为内容有多出众、题材有多新颖,而是因为它竟然是本“假书”。这本书名为《人类简史》,乍看之下很像那本以色列学者尤瓦尔·赫拉利的畅销书,实则出自不知是谁的“亚特伍德”之手。
书海浩瀚,名字相仿有时难以避免,但它与“原版”相比,封面是“高仿”,英文副标题仅一词之差,内容则为常见历史材料的罗列,被网友鉴定为东拼西凑,甚至“有些段落和百度百科一字不差”。先别急着震怒,更奇葩的还在后面——其腰封的推荐语写着“一部让你大开眼界的奇作”;宣传文案更是堪称忽悠界的一座高峰:“新锐历史学家亚特伍德惊世之作!读者口碑推荐,火爆豆瓣,阅读量超过10000000人次!读一遍大开眼界,读两遍拍案叫绝……”要脸不?
这种“假书”,我们没少领教过。中学的时候,班里就流传过一本《哈利·波特与大漏斗》,面对这么“清新脱俗”的书名,我们竟然没觉得哪里不对;沉迷武侠的小伙伴读过全庸、金康、金庸新等“大师”的作品;喜欢韩寒的同学看的很多“韩寒的书”,韩寒本人明确表示没写过……
有道是“撞衫不可怕,谁丑谁尴尬”,“假书”总有被揭开丑陋面目的一天,就像这本《人类简史》被网友口诛笔伐,狼狈下架——但它们真的会尴尬吗?这类“山寨图书”就是以畅销书为目标,想方设法“沾亲带故”,以蹭热点、跟风模仿为能事,以投机取巧、捡漏获利为王道,哪有什么羞耻心?仍以这本书为例,据报道它在“成名”之前已卖出数万本,从写手、策划、书号、印刷、发行等各个环节都已经把钱捂进了腰包,策划人还直言“自己所做的事情在法律范畴之内”,有何尴尬可言?
与此相对的,反而是读者很尴尬,被骗钱还浪费时间、浪费感情;图书市场很受伤,“假书”鱼目混珠,劣币驱逐良币,不仅损害“原版”作者与出版商的利益,还给市场增添了乌烟瘴气。所以,对于这类图书要零容忍,绝不姑息。比如完善法规,加强著作权法对书名和相关字体、封面版式等内容的保护;规范图书宣传,对恬不知耻的夸大宣传明令禁止;改变胜讼难、赔偿少的维权痛点,加大惩处力度,让痴迷赚快钱的不法分子赔个底掉……
当然,还有必要创新监管。图书浩如烟海,监管是个难题,在这方面可以尝试建立出版信用体系、黑名单制度等,让以身犯险者一次违法、终身“出局”;还可以畅通举报渠道,毕竟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他们会像对这本《人类简史》一样,穷追猛打!
赵志疆:教辅书浪费何时休?2014-06-27 |
何勇海:有多少字画珍品被监守自盗2015-07-23 |
汪昌莲:微信“红包”莫成腐败“脓疱”2015-08-13 |
看上去很美2015-09-02 |
曾颖泓:让阅读成为一种生活2015-09-24 |
陈行甲:读书,带我去山外边的海2015-11-30 |
快言快语2016-05-20 |
“地铁丢书”折射对不读书的焦虑2016-11-17 |
科技三大奖改革,“瘦身”只是开始2017-06-14 |
科技三大奖改革,“瘦身”只是开始2017-06-14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京ICP备11015995号-1|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www.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