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评论频道文体-正文
花繁叶茂,倾听花开的声音
欧阳黔森
//www.auribault.com 2017-10-16 来源: 光明日报
分享到: 更多

  我长期从事文学创作,这五年来,大部分时间都在乡下走村过寨,自然免不了要与县乡的基层干部打交道,与当地老百姓打交道,这个过程是愉悦的——我的愉悦来自他们的愉悦,老百姓的感情是最为质朴的,他们发自内心的表白令人感动。

  在遵义的花茂村,我曾听到一位年近花甲的老人的表白,他说:“辛苦了共产党,幸福了老百姓。”这句话听起来很简单,细想起来却一点都不简单,如果不是身临其境,如果不是和老百姓促膝谈心,就无法感受到这样的表白是那么真实,给我带来了心灵的震撼、灵魂的洗礼。那天的采访至今历历在目,话题是从“三改”开始的。由于花茂村要搞乡村旅游,所谓“三改”即是“改环境、改厨房、改厕所”,这是乡村旅游必须经历的整改。老人说:“一开始我不理解,我们祖祖辈辈都是这样生活的,为什么非改不可?村第一书记周成军多次来我家给我做工作,做不通他还不走了,那个苦口婆心啊,真像一个婆婆在唠叨。我看他起早贪黑的,今天跑这家,明天跑那家,心想,人家是为了什么啊,还不是为了我们。”采访即将结束时,我说:“湄潭县龙凤村田家沟的老百姓唱了一首歌叫《十谢共产党》,你知不知道?”他说:“知道,那首歌太长了,按我说就一句话,辛苦了共产党,幸福了老百姓。”

  采访枫香镇党委书记帅波和花茂村第一书记周成军时,他们都说:“基层干部的辛苦指数决定了村民的幸福指数。”村民们则说:“现在的干部和原来不一样了,他们到了我们村,帮助我们奔小康,每天起得比我们早,睡得比我们晚,吃一顿饭还非得给钱,不给钱的话,他们还不吃。”短短几句朴实的话,说出了现在乡镇党员干部下基层的工作作风,也切实反映了从严治党以来,共产党的先进性滋润着群众的心。

  在花茂村体验生活的那些日子里,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这儿翻天覆地的变化。这儿是习总书记说的“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好地方。一幢幢富有特色的黔北民居散落于青山绿水之间,一条条水泥路成网状连通着每家每户及每一块农田,不要看它是小小的村庄,该有的它都有:通网络,通天然气,有污水处理管网,有“互联网+”中心,有物流集散点。帅波曾说过一句话:“就是要让每一栋黔北民居都成为产业孵化器,从而带动各种产业发展。”这是令人欣喜的一组数据:五年前,花茂村外出务工者多达1200余人,村中出现大量留守儿童及空巢老人;五年后的今天,花茂村各项产业得到健康发展,年人均收入14119元,出外打工者也逐渐回到村里,现在出外务工者仅有200余人。2016年,花茂村接待旅游者178万人次,综合收入5.69亿元。

  在这里,我深深地感受到了泥土的芳香,以及芳香中散发出来的思想光芒。花茂村的脱贫致富,是精准扶贫深入实施的现实成果,而这样的成果正在无数个花茂村实现。记忆最深的是,有一次采访土陶烧制的非物质文化传承人母先才老人。他家的作坊最早就是一个小作坊,做一些泡菜坛子、酒罐子,销路不好,收入不高,甚至严重亏损。正当他准备放弃这个手艺的时候,镇长和村第一书记多次来与他找原因谋思路,请来了遵义师院艺术学院的师生来给他的产品进行免费设计,并把他的作坊作为教学试验基地,还建议他根据市场需要做出旅游产品,开设制陶体验作坊,吸引游客。结果,仅制陶体验这一项,每逢周末30台机器一天的收入就达到6000至7000元,这个濒临倒闭的微小企业又获得了新生,镇里还根据微小企业的扶持政策给予补助。母先才说:“对于我这种处于贫困线以下的手艺人,若没有书记、镇长、村第一书记的关心和支持,没有他们的出谋划策,就没有我的今天。”

  母先才还说了一句让我至今难忘的话:“活了这么久,我终于重要了一回。”这句话是那样的朴实,老人真切地感受到了他的重要。是的,同步小康,一个都不能少。

  2015年6月16日,是花茂人永远不能忘记的日子。这一天习总书记来到了花茂村,亲切地与村民们拉家常。村民王治强回忆说,习主席平易近人,笑起来像太阳,让人们心里暖洋洋。“你信不,我现在的心,天天都是热的。”他自豪地说,“别看我们山区偏僻,来过两个主席呢,一个是毛主席,一个是习主席。”

  是的,长征途中的1935年3月,在相邻的苟坝村,毛泽东主席用一盏马灯,照亮了中国革命前进的道路。苟坝会议的召开,进一步确立和巩固了毛泽东在中央红军的领导地位,挽救了红军,挽救了党。

  是的,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途中,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了这块红色的土地上。他感慨地说,怪不得大家都来,在这里找到乡愁了。习总书记还亲切地说,党中央制定的政策好不好,要看乡亲们是哭还是笑。

  我不知花茂村这个美丽村名的由来,但它确实已是远近闻名的美丽乡村。我在这里生活了一段时间,为的是写一部长篇电视连续剧。当采访结束开始思考如何下笔时,我脑海里闪现的片名是:《花繁叶茂》。是的,马鬃岭山下的花茂村不再是脏乱差的贫困村,它已繁花似锦,充满诗意。于是,在创作剧本的间隙,我的眼前总是出现恬静绚烂的田园风光,耳边总是回响着难以形容的天籁之音——在这花繁叶茂的时刻,我何尝不是在倾听花开的声音?

  (作者:欧阳黔森)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