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重大题材作品的艺术时空-中工评论-中工网
中工网首页 时政 评论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企业 工会 维权 就业 论坛 博客 理论 人物 网视 图画 体育 汽车 文化 书画 教育 读书 娱乐 旅游 绿色 城建 社区 打工

中工评论

文体

拓展重大题材作品的艺术时空

李京盛
2019-12-05 09:42:05  来源: 人民日报

  《外交风云》让新中国外交史和百年来中华民族的奋斗史目标相承,精神相通,豪气相贯,让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创作具有世界性的叙事空间

  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外交风云》播出后,引起观众的热烈反响和舆论的广泛关注。该剧描写了从1949年到1976年新中国波澜壮阔、惊心动魄的外交风云,记录了新中国外交领域从奠基到不断发展壮大的历程,讴歌了新中国的缔造者们为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而呕心沥血、奋斗终身的丰功伟绩,也再现了人民共和国第一代外交官们鲜为人知的经历。这部作品为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创作提供了诸多经验。

  以往的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创作,往往采取“断代史”的书写方式,即把中国革命分为新中国成立前后两个阶段,绝大多数创作集中在对新中国成立前的书写。《外交风云》打破了对中国革命历史在艺术书写上的“时空停顿”,一气呵成连接起两个历史时空,将其熔铸成一个新的艺术叙事空间。这不仅是一种艺术构思上的创新,更是对中国革命历程更深层面的思考和提炼。因为新中国的建立不仅改变了中华民族的命运,而且改变了世界的格局,新中国在外交领域的斗争,其实质依然是中国革命历史的延续,是中国在世界范围内争取独立自主的又一个战场。新中国成立后,面对帝国主义对新中国的政治扼杀、经济封锁、军事威胁和国内一穷二白的局面,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以革命者的斗争胆略、勇气和智慧,冲破重重封锁,纵横捭阖,在世界冷战的舞台上,取得了一个个胜利,最终实现毛泽东同志代表中国人民向世界发出的铮铮誓言:“我们中华民族有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光复旧物的决心,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外交风云》正是在这一宏大立意的基础上,将革命的主题做了历史性延伸,让新中国的外交史和百年来中华民族的奋斗史目标相承,精神相通,豪气相贯,也让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创作具有了世界性的叙事空间,呈现通史意义上的风貌。

  纪实性是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创作的基础和原则,而艺术创作又必须有想象的空间和虚实结合的笔墨。《外交风云》以宏大历史叙事和正史品格为作品基调,具有坚实的历史质感,同时以其诗性的艺术表达,对剧情、事件和人物进行了审美意义上的开掘与提升,克服以往同类作品中出现的“史有余而诗不足”和以纪实性取代艺术性的通病。该剧营造了两个叙事时空,即历史时空和艺术时空。历史时空上演的故事,以史为据,是历史逻辑本身所具备的戏剧逻辑,它的精彩、曲折、神奇和雄壮,远胜于任何艺术虚构。与此同时,作品又建构了一个艺术空间,使其具有艺术真实感。历史逻辑和艺术逻辑相通,呈现虚实互映的效果。这也为历史题材创作在历史叙事中进一步拓展艺术叙事范围提供了参照。

  这部作品还用丰富饱满的细节,再现典型环境中典型人物的音容笑貌和内心世界。细节是最生动、最传神、最有感染力的人物塑造方法,也是历史题材创作中最难捕捉的精彩瞬间。《外交风云》中的细节使作品具有更加感人的情感温度,也在大气磅礴中增添精致和细腻。其最成功的细节描写,体现在对毛泽东同志的性格形象刻画和内心世界的展示上。

  老一辈革命家所开创和领导的新中国外交,是百年中华民族奋斗史的延续,也是中华民族争取独立自主的精彩华章。正是在英雄主义精神力量的感召下,新中国外交才能一洗百年屈辱,拉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序幕。今天的中国,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进程中,依然会面对复杂的世界形势和各种压力,《外交风云》所讴歌的英雄主义精神和前辈们所留下的精神财富,将成为我们前进的动力。

编辑: 张苇柠

漫画评论

中工时评

  • 中工时评:让宪法的阳光温暖更多人的心灵

    今天是第六个国家宪法日,同时我们也迎来了第二个“宪法宣传周”。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各部门开展了一系列形式多样的学习宣传宪法活动。各级工会也启动了“宪法进企业”活动。举国上下洋溢着“弘扬宪法精神,树立宪法权威”的良好气氛。

  • 中工时评:服务再智能也得有“说话”的人

    日前,一篇针对某电信运营商服务热线“找个‘人’来说话有多难”的帖子,在网上引起了广泛关注。事实上,不论是电话热线还是网上平台,消费者需要咨询和帮助乃至投诉建议时,难寻人工服务并不鲜见。一些服务商和相关平台使用机器人语音进行自动服务,美其名曰采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实则削减了人工服务的成本。

  • 中工时评:华为离职员工被羁押251天事件:那些重要的和关键的

    这两天,华为公司前员工李洪元因30万元离职经济补偿先后被控涉嫌职务侵占、侵犯商业秘密、敲诈勒索等罪名、遭羁押251天的事件,引起公共舆论强烈关注。

  • 中工时评:清欠是责任,是义务,岂容懈怠?!

    今天的人民日报以《跟随农民工去讨薪》为题,记录了四川宜宾市高县“龙湾国际”楼盘工地100多位农民工的欠薪遭遇。两年多来,他们工资专户中的600多万元被承包商冒领、挪用,至今没拿到;开发商则出尔反尔,老账未结又增新欠300万元。

人物

  • 《寻找英雄》:礼赞楷模 培根铸魂

    浓墨重彩地记录英雄、讴歌楷模,让英雄在文艺作品中得到颂扬,是影像时代电视文艺工作者的光荣使命。近期由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宣传部策划、内蒙古广播电视台承制的大型寻访纪实节目《寻找英雄》第一季开播。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就在于每个时代都有英雄精神的引领。在当前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更离不开新时代奋斗者的开拓引领。

  • 郭丛宏:且以本心行善举

    最近,吉林省东丰县一位农民大叔郭丛宏的爱心善举,让人感动。多年前,郭大叔参加无偿献血后,加入了中华骨髓库。

  • 这位工龄62年的“老师傅”,是“国宝”!

    在哈电集团哈尔滨电机厂有限责任公司水电分厂,矗立着一台“功勋设备”,它是1957年安装并投入使用的苏联进口9米立车。1957年,9米立车正式落户哈电集团电机公司。

  • 抱持事业心态

    1960年,一纸命令将程开甲调入北京, 加入中国核武器研究队伍,他从此在学术界销声匿迹,却在西北戈壁滩带出10位院士和40多位将军,被人们称作“核司令”。在遭受重重封锁的情况下,于敏接受研制氢弹的任务,先后3次与死神擦肩而过,最终罗布泊沙漠腹地的一声核爆惊雷,为他赢得“氢弹之父”的称号。

一周看点

排行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本站地图| 投稿邮箱|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