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童年不可缺失文学-中工评论-中工网
中工网首页 时政 评论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企业 工会 维权 就业 论坛 博客 理论 人物 网视 图画 体育 汽车 文化 书画 教育 读书 娱乐 旅游 绿色 城建 社区 打工

中工评论

文体

完整童年不可缺失文学

虞永平
2020-01-19 10:50:08  来源: 中国教育报

  文学就是童年的精神食粮,是童年内在愿望不断激起和生发的动力。

  在我的心目中,儿童文学是与儿童的心灵紧密相连的大学问,它首先是文学,不是教化体系。儿童文学也是儿童哲学、儿童心理学,也可能蕴含了儿童教育学。虽然我是一个教育工作者,但我认为,儿童文学作品首先要关注的不是教育,而是儿童的心灵世界。

  过于强调教育的作品很难满足儿童的真正需要和兴趣,也很难充实儿童的灵魂。在探索儿童心灵世界的各种努力中,是不存在学问界限的,一切能真实探寻儿童灵魂的学问本来就是相通、相融的。这些学问的共同之处,就是有温度、有感情、有灵性,它们欣赏儿童的话语,赞美儿童的想象,鼓励儿童的创造,它们一直与儿童真实的生活相伴随,与儿童的情感相呼应,与儿童的行为共节拍。儿童文学就是儿童的心灵之学,就是儿童内心情感和思维的创造性与审美性表达。因此,我认为,儿童文学、儿童哲学、儿童文化、儿童心理和儿童教育是相生相长的。

  什么是美好的童年?也许它与食物有关,也许它也不能缺少衣着,也许还不可缺少玩具和游戏。但是,千万不能忘了文学,因为它能真正唤起儿童心灵深处的美好愿景,能激发儿童对世界的希望和期待,能让儿童用新的尺度去衡量这个社会和人们的行为,能让儿童用审美的眼光去看待人事万物。文学就是童年的精神食粮,是童年内在愿望不断激起和生发的动力。缺少了文学的童年是不完整的,也是有缺憾的。

  由此也可让我们清醒:儿童文学创作是需要与儿童心灵相通的,儿童文学的创作就是不断让创作者回到童年的过程,就是要求创作者不断去靠近儿童内心世界的过程,是创作者用自己的作品让儿童产生心灵共鸣的过程。实事求是地说,不是所有的文学作品都真的能触及儿童的心灵,不是所有的儿童文学作品都在表达儿童的内心,哪怕是获奖作品。真正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首先是根据作品与儿童心灵的距离来评判的。儿童需要百看不厌、双目放光、触动心灵的作品,需要激荡他们内心世界的作品。

  儿童文学作品的呈现形式之一是图画书,我注意到有的学者提出“图话书”的概念,并感受到了其中积极的意义。这说明我国的儿童图画书创造者和研究者已经在关注和探寻图画书的本质,这是非常可喜的一步。近15年来,图画书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全国图画书增长的总量及幅度是惊人的。但量变不能代表质变。人们对图画书价值的认识是不是也有惊人的转变呢?对图画书重要性的认识有没有达到新的高度?图画书创作的水平到底如何?对这些问题我们也要认真研究。我们是不是真的认识到了图画书对童年发展的意义?是不是认识到了图画书质量关系到童年的质量?是不是认识到了图画书也需要政府投入和社会关心?是不是认识到了图画书发展的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社会文明进步的水准?

  值得关注的是,今天的幼儿园课程中,存在“绘本教学”过热的现象,这里有外在多种力量的推动,也有学前教育内部对图画书作用认识的偏差。图画书首先是用来阅读的。阅读是人生的最大愉悦,也是人生的挑战,更是人生不断成长的重要推动力量。儿童的阅读是儿童感受世界的另一种方式,是儿童学习思考的重要途径。其实,无论谁,无论在哪个年龄阶段,谁停止了阅读,谁就很可能停止了进步。儿童阅读不是一个简单吸收的过程,而是一个儿童与书本对话的过程、思考的过程、建构的过程,也是儿童赋予画面以意义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说,阅读往往会调动儿童过往的经验,去解释和理解新的情景、现象、事物、行为和关系。因此,图画书阅读很可能是一个意义再创造的过程,是满足儿童想象需要的过程。

  也许在阅读过程中,儿童需要成人的指导和启发,但不要用成人的理解代替儿童的理解,不要让阅读演变为传递。我们可以借助图画书开展语言活动,但不是所有的语言活动都需要通过图画书,“绘本教学”必须降温,成人讲解图画书式的教学大行其道,图画书就难以真正成为儿童的文学。教师不要迷恋“绘本教学”,不要迷恋意义传递,不要迷恋成人解读,而应把更多的时间放在研究和选择绘本上,放在观察和理解儿童的阅读过程,并适时给予有效的回应、启发和指导上。教师的作用不是让儿童听懂图画书,而是让儿童学习品味图画书,让儿童拥有更多的时间静心地阅读与其发展相适宜的图书。

  我们希望全社会都来关注儿童的精神世界,关心儿童心灵的成长,关注儿童灵魂的需要,尽最大努力让儿童真正有时间、有机会、有自由地去欣赏儿童文学。儿童是国家的未来,一个有远见的国家和民族必然是珍视和善待儿童的。儿童的事就是天下最大的事!上世纪30年代的延安时期,毛泽东同志给陕甘宁边区战时儿童保育院题写了“儿童万岁”四个大字。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对儿童观的响亮回答!在“儿童万岁”这个惊天动地的口号里,我们感受到了早在80年前延安窑洞里,“儿童优先”和“儿童利益最大化”等1990年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所倡导的原则精神,已经得到了倡导和体现。

  在进入小康社会的今天,我们看待儿童的眼光有这个高度吗?儿童在我们的心目中有这个高度吗?因此,我们期待政府更多地关心和支持儿童文学和儿童图画书的创作,我们期待有更多的儿童图书馆和儿童电影院,我们期待有更多的儿童博物馆和儿童科技中心。让我们每个人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用心听听儿童的心声,真真切切、实实在在地为儿童的发展创造丰富、适切的环境,真正维护儿童美好的童年!

  (作者系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理事长、南京师范大学教授)

编辑: 张苇柠

漫画评论

中工时评

  • 中工时评:这个低温津贴,可以有!

    正在召开的上海市两会上,上海市总工会递交提案,建议上海市建立低温津贴制度,受到社会广泛关注。

  • 中工时评:体育中考满分也设为100,适当否?

    根据云南省发布的最新中考改革方案,体育将和语文、数学、外语并列100分,相比之下,700分的满分中,物理为50分,政治、历史、生物各40分,化学、地理各30分,音乐、美术、劳技各20分,信息10分。其中理化生的成绩还包括了实验操作。

  • 中工时评:竭诚把服务职工的大文章做足做实

    筹集困难职工帮扶资金1000万元、联动各级工会推出100项普惠活动、帮助职工化解1000件以上劳动纠纷… …据今天的《浙江工人日报》报道,“2020年宁波工会服务职工十件实事”正式公布,内容涉及帮困、文旅、提素、维权、就业、保健、妇幼关爱等多方面,件件都与职工切身利益息息相关,这是宁波市总工会连续第11年向社会作出的承诺。

  • 中工时评:温暖农民工身心的“法治之光”

    1月7日,国务院正式发布《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条例》明确了用人单位主体责任、政府属地责任和部门监管责任,要求按约定及时足额支付农民工工资。《条例》的出台意味着治理农民工欠薪将从过度依赖行政手段转向主要采取法治手段。

人物

  • 从李佳琦到李子柒——新感性动员

    去年年底以来,直播、短视频领域的李佳琦现象、李子柒现象,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其影响力还大尺度地“走出去”。这一切都是在完全民间的、市场化环境下“不经意”间完成的,其背后的特点值得我们深思。

  • 向平凡人的英雄事迹致敬

    伟大时代需要伟大精神。然而不同于英雄辈出的革命战争年代,和平年代的伟大精神往往蕴藏在千千万万的普通劳动者身上,他们默默无闻、艰苦付出、不求回报,构成了新时代的英雄群像。

  • 莫张狂应是蔡英文和民进党的座右铭

    台湾地区领导人和民意代表选举今天举行,从目前情况看,蔡英文将以超过半数的得票率实现连任,民进党的“立法院”席位也可能超过半数。国民党主席吴敦义已经宣布辞职。

  • 难忘黄文秀

    现在距离黄文秀同志牺牲已经6个多月了,她在百坭村为贫困户忙前忙后的身影宛在眼前。“魂飞万里盼归来,此山此水此地。”我和百色400多万老区各族人民一样,非常怀念她。

一周看点

排行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本站地图| 投稿邮箱|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