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敦煌文化时代新坐标-中工评论-中工网
中工网首页 时政 评论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企业 工会 维权 就业 论坛 博客 理论 人物 网视 图画 体育 汽车 文化 书画 教育 读书 娱乐 旅游 绿色 城建 社区 打工

中工评论

文体

打造敦煌文化时代新坐标

赵声良
2020-03-09 15:12:06  来源: 人民日报海外版

  文物数字化、“数字敦煌”项目建设、丝绸之路文化遗产数字化成果汇集,正是我们的重要探索与实践

 敦煌是具有悠久历史的文化古城,自西汉以来,以儒家文化为核心的中华文化长期在敦煌传播,形成了深厚的文化积淀。汉唐时代丝绸之路的持续繁荣,又为敦煌带来了中外文化交融的机遇。敦煌莫高窟从公元366年开始营建,持续了1000多年,保存了历朝历代的艺术成就。敦煌文化反映了多元文化融汇交流的历史进程,同时也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和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精神。

  今天,进入新时代,面临新受众,敦煌文化如何更好地面向社会,适应当下,打造时代新坐标,是我们一直在思考的命题。而文物数字化、“数字敦煌”项目建设、丝绸之路文化遗产数字化成果汇集,正是我们对该命题的重要探索与实践。特别是今年以来,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莫高窟等石窟不得不停止对外开放,如何让广大群众在家也能体验、欣赏敦煌艺术,是我们一直在思考的问题。敦煌研究院利用数字资源,推出了“云游敦煌”微信小程序、“‘数字敦煌’精品线路游”、“敦煌文化数字创意”、“精品展览”等一系列线上“云展览”活动,有效推动了文物数字化,为新时代更好地传承敦煌文化提供了新思路。

  今年2月新推出的“云游敦煌”微信小程序,由敦煌研究院与腾讯公司从2019年下半年开始合作策划。莫高窟等石窟停止对外开放后,为丰富抗击疫情期间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春节期间我们迅速集结工作人员,联动腾讯一起与时间赛跑,让人们宅在家中动动指尖就能“云游”敦煌,每天获得专属的壁画故事及融合古人智慧的妙语。

  “云游敦煌”让用户可以“云”参观敦煌艺术,利用腾讯云的技术优势,可以看到敦煌石窟艺术的细节,仿佛进入真实洞窟。我们希望通过这种“科技+文化”的方式,让千年传统文化 “飞”入更多寻常百姓家,与大众产生互动。与此同时,“云游敦煌”小程序也在QQ上线,让大量年轻人宅家上课之余可以获得丰富的文化滋养。接下来,我们将携手腾讯持续升级小程序的功能,很快将上线一批壁画的音频讲解,给大家不同的云游体验。

  除了“云游敦煌”小程序、“数字敦煌”等一系列线上“云展览”,我们还尝试用音乐、游戏、文创产品等形式,结合数字科技融合线上线下,让古老的敦煌文化释放新的活力,让文物“活”起来,走进人们的生活,使其成为引领时代风尚、构筑时代美学、满足美好生活的新动能。

  举例来说,我们前段时间推出的“大盛敦煌艺术大展”,以“沉浸式”的线下艺术展览,让观者跳出“浏览式”观展方式,成为展览的参与者甚至主角。这种观展视角的转换,也获得了年轻人在社交网络的点赞。

  线上数字化展览和线下展览是相辅相成的,可以“比翼齐飞”。前者加速了信息传播,用户也能够打破时空界限,以更低的成本观展。同时拥有线上和线下两个展览渠道,能够取得信息发布更广、内容传递更深、互动形式更多、展览效果更持久的效果。这对我们下一步持续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都有所启发。

  文物数字化同时也为文物保护提供了新的想象空间。敦煌研究院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就提出“数字敦煌”构想,旨在利用计算机技术和数字图像技术,实现敦煌石窟文物的永久保存、永续利用。“数字敦煌”资源库平台的建立,更为促进敦煌石窟的科学保护和数据资源合理有序的利用创造了条件。近年来,我们还与腾讯公司发起敦煌“数字供养人”计划,通过智慧锦囊、敦煌诗巾等一系列备受用户喜爱的创意项目,推动传统文化与大众尤其是年轻人产生更多交集。未来我们将继续探索科技与文化的结合,利用创新手段实现敦煌文化艺术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数字文化共享。

  这次新冠肺炎疫情既给文博界带来挑战,也推动我们进一步广泛运用人工智能、虚拟漫游等新技术,借助5G和云计算带来的高速率的传输,进一步构建线上线下相融通的传播体系,多渠道传播敦煌文化蕴含的人文精神和时代价值,用匠心呵护遗产,以文化滋养社会。

  (作者为敦煌研究院院长)

编辑: 张苇柠

漫画评论

中工时评

  • 中工时评:面对惠企扶持政策,中小微企业更需自救

    不容忽视的是,不论是减免税费还是发放贷款,“出血”的并非企业股东。事实上,企业可以通过股权融资或借债形式来获得资金。当然,前者意味着股东股权可能被稀释,后者则意味着日后要偿还债务,“出血”的都是股东。对此,企业的所有者和经营者应当意识到,自从企业开门的第一天起,就应当做好与职工一起应对不可抗力和不确定因素的准备,而对抗不可抗力和不确定因素的成本,往往已经体现在既往的市场价格和人力成本之中。

  • 中工时评:做好统筹文章,奋力实现防疫发展“两不误”

    只要每个地区、每个部门都把党中央、国务院的统筹部署和要求不折不扣落实好,变压力为动力、化危为机,就一定能尽快打赢疫情防控的总体战、阻击战,确保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的如期实现。

  • 中工时评:只要我们都在,武汉就不会孤独

    疫情发生以来,各行各业的劳动者都在用各自的方式努力着工作着,他们立足岗位履职尽责、服从大局任劳任怨、听从指挥勇敢“逆行”,保障着城市的正常运转,维护着社会的肌体健康。

  • 中工时评:推动复工复产要努力为职工排忧解难

    各地各级工会也应当充分发挥职工服务热线、服务APP和公众号等在线工具的功能,对涉及职工权益的问题提前介入,有效疏导,合理协商,有效确保非疫情重点地区的各行业复工复产顺利进行。

人物

  • 战“疫”一线丨重症医学专家张西京:生死关头,必须争分夺秒!

    呼叫值班医生,穿戴防护装备,跑进病房,投入抢救……争分夺秒,脚步匆匆,是火神山医院重症医学一科主任张西京的常态。

  • 做代购?火车司机可是认真的

    出生于1989年的余文航是中国铁路南昌局集团有限公司的一名火车司机。2020年春节前他回到武汉老家过年,受疫情影响,他一直留在这里没能返程。

  • 【你有多美】这场云发布,致敬奋战在“红区”的江苏最美医务工作者!

    重症病区是危重患者生命的最后屏障。一场特殊的“云发布”带大家走进湖北一线重症病区,走近重症病区里的“生命守护者”。3月3日,由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江苏省卫生健康委员会主办,现代快报、江苏城市频道等承办的《江苏最美人物:致敬最美医务工作者》通过网络直播、电视录播等形式进行“云发布”。

  • 哪里需要我,我就到哪里去

    3月2日,一场特殊的入党宣誓仪式在广州、武汉两地举行。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与广东省驰援武汉医疗队远程视频连线,钟南山院士领誓,为坚持奋战在抗疫一线的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徐永昊和驰援武汉汉口医院的内分泌科护士李颖贤两名同志举行“火线入党”宣誓仪式。

一周看点

排行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本站地图| 投稿邮箱|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