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的你》获“最佳剧本奖”,“融梗”争议不能成一地鸡毛-中工评论-中工网
首页 学习 时政 看点 工事 全总 工会 评论 权益 视频 财经 企业 就业 民生 国际 军事 理论 汽车 健康 人物 书画 摄影 旅行 文化 公益 教育 娱乐 体育

中工评论

文体

《少年的你》获“最佳剧本奖”,“融梗”争议不能成一地鸡毛

孔德淇
2020-05-08 14:17:52  来源: 东方网

  日前,第39届金像奖正式公布获奖名单,《少年的你》喜提最佳剧本奖等八项大奖,成为近日文化热点事件。在电影评分高、演员演技好等好评之外,不少资深小说迷翻出原著涉嫌抄袭、“融梗”东野圭吾多部小说的“证据”,质疑电影获奖的合理性,再次将版权保护话题推向风口浪尖。(5月7日《羊城晚报》)

  事实上,围绕这部电影展开的讨论,始终离不开悬而未决的原著“融梗”争议。“融梗”指的是并不直接大段搬运其他作品表述,而是不经授权,挪用作品中精心设计的故事情节和人物设定。早在2016年电影《少年的你》原作《少年的你,如此美丽》在晋江文学网连载时,即被指“融梗”日本作家东野圭吾《白夜行》《嫌疑人X的献身》部分情节。2019年6月,《少年的你》也受到“融梗”在内的各种指摘,一度让制片方压力倍增,最终延后上映时间。

  模仿致敬还是抄袭“融梗”,我们必须加以正视和厘清,不能让外界质疑停留于舆论反映诉求的阶段,更不应任由作品雷同的是与非,在无休止的“口水战”中沦为一地鸡毛。对于证据确凿的依法处理、褫夺其生存空间,对于舆论误伤的公开澄清、还以清白。至于是否剧本涉嫌“融梗”,电影改编剧本就被判了“死刑”,还能不能在剧作层面谈论等引申问题,也是时候作出阶段性结论。

  要知道,作品被质疑抄袭“融梗”,如若始终没有相关方面权威判定,或者沉浸在“作品好即可被接受或被原谅”的观念,而不言版权保护,长此以往的后果是,缺乏自主创作能力和独立思考、只想走捷径的侵权者,将肆无忌惮从别人作品中寻找“灵感”,堂而皇之照搬他人桥段,更多盗取他人成果的所谓“原创”作品将流出市面,经过影视化改编,为市场所包容和接受。这无疑会助长不正之风,让“问题IP”有处安放、有利可图。

  现有的《著作权法》保护体系,给辩称“模仿”的“抄袭”留下一定的暧昧空间。保护“表达”而不保护“思想”,是当前世界上所有国家著作权法中通行的原则,申请版权必须是作者独立的措词表达。换言之,受保护的只是表达方式,却并非潜在的想法,而要保护创意、判定“融梗”难度不可谓不大。

  鉴于此,影视行政部门应当积极履行审查职责,聘请有较高学术水平、法律素养的专家,同时吸纳一些大众评审,对受争议的影视作品是否“融梗”甚至抄袭等问题“一锤定音”。有了专家和大众评审的从严把关,不仅可以广开言路,也能从很大程度上规避影视作品引发版权之争。而作为各电视剧制作单位,拍摄前夕也可邀请公众介入,对剧本内容监督把关,只要发现并指证剧本有问题,则不予通过、放弃拍摄,并依法追责。这样既体现制作单位的应有担当,也能促使有关创作者谨小慎微,打消抄袭、借鉴、套用的念头。

  除此之外,演员与剧本二者是相互“合作”、相辅相成的关系。演员参演涉嫌“融梗”的影视作品,也并非只是通过作品及演技成就自己,势必还会影响自身的社会声誉,为可能出现的负面新闻“买单”。在挑选剧本时,演员及其经纪团队有必要重视版权问题,爱惜自己的羽毛,为角色和自己负责。惟其如此,才能在演艺道路上走得更长久。

  在很长时间内,主张侵权的创作者大多还面临着费时费力搜集证据,付出高昂成本提起诉讼的困境。且不论最终能否胜诉,即便顺利拿到赔偿,创作者也可能因此得罪利益集团,在圈内无法立足。所以还应着力降低其维权成本,建立强而有力的创作者工会,健全现行的法律制度,帮助原作者依法维权。

  归根结底,不管从公正还是效率角度出发,“融梗”或抄袭都不应成为从小说到影视作品的完美出口。尊重原创作品,不能见猎心喜,也不能顺手牵羊,这应然成为行业普遍接受的公正观。而在这种公正观背后,同样也是效率的考量——保护产权的努力是会消耗资源的,消耗越大,资源的净值就越低。只有对受争议作品作出公正评判,并加以规范约束,方可降低这种消耗,让原创者安心创作出更多优质作品,影视IP市场往健康良性的方向发展。

编辑: 张苇柠

漫画评论

中工时评

人物

一周看点

排行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本站地图| 投稿邮箱|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