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网游产业的文化属性-中工评论-中工网
首页 学习 时政 看点 工事 全总 工会 评论 权益 视频 财经 企业 就业 民生 国际 军事 理论 汽车 健康 人物 书画 摄影 旅行 文化 公益 教育 娱乐 体育

中工评论

文体

激活网游产业的文化属性

魏 薇
2020-05-11 08:55:09  来源: 人民日报

  今年一季度,我国移动游戏市场收入近550亿元,同比增长率超过49%。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不少人居家隔离,以网游为代表的“宅经济”打破了时空限制,丰富了数字文化生活,成为逆势上扬的行业之一。

  近年来,网游产业步入高速发展阶段,成为文化产业的重要板块、大众精神文化生活的组成部分,也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一个新领域。北京作为首都,不但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也聚集了大量优质的文化资源。前不久,《北京市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中长期规划(2019年—2035年)》公布,提出北京将“建设网络游戏之都”,在研发、出版、发行各环节坚持正确价值导向,引导网络游戏健康发展。

  网游也是文化产品,具有文化承载功能。通过将道德价值和文化基因赋予故事、人物、画面、音乐等内容,网游能潜移默化地引导游戏者特别是青少年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目前,一些游戏产品停留在“对垒”“打怪”“升级”的低水平阶段,难以让玩家产生文化满足。应该说,无论是促进产品升级还是壮大游戏市场,相关游戏开发者都有责任让游戏产品既有意思又有意义,既有娱乐性又有文化性。

  让网游承载更多优秀文化,能提升人们对游戏的认知和品位,进而促使企业创造更多有价值的产品。一款优秀的游戏产品不但能有力推动产业集群发展,带动产业中下游的各个环节,还有助于拓展青少年的知识范畴、认知疆域,有益于青少年健康成长。为了引导游戏企业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灵感和养分,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北京设立游戏出版选题计划制度和游戏出版重点选题库,精挑细选游戏类别和游戏品种,对原创精品游戏给予政策、资金和宣传推广方面的支持。未来,沿着“高质量、平台化、多业态、前瞻性”的思路发展游戏产业,不断推出有思想、有信仰、有情怀、有深度的原创精品,才能让游戏成为传播正能量的生动载体。

  网络游戏因其互联网属性,超越了地域界限,成为一种国际化交互的“语言”。可以说,网游在跨文化传播上具有一定的发展潜力,一款承载优秀文化的网游产品,能把中国故事、中国形象推介到世界,也能让世界了解中国、认识北京。从这个意义上说,北京鼓励游戏企业面向海外发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北京文化特色的优秀原创游戏产品,从而把立足本国又面向世界的文化创新成果传播出去,正是跨文化传播的题中应有之义。

  有专家认为,游戏是文学、音乐等传统八大艺术之外的“第九艺术”,区别于其他艺术门类的重要特征是“参与性”。其实,游戏在教育、医疗、科研、公益、商业、文化保护等领域的应用也越来越多。北京鼓励企业研发运营教育益智等功能游戏,有助于强化其教育功能,引导树立理性“游戏观”。同时,无论游戏是何种类型,都要更加注重嵌入防沉迷系统,加强对未成年人和青少年的保护,为他们提供寓教于乐的健康氛围。从产品设计到思维方式,只有精心研发、科学打造,注重增加文化性、教育性,传播好主流价值,游戏产业才能真正行稳致远。

  (作者为人民日报北京分社记者)

编辑: 迟语洋

漫画评论

中工时评

人物

一周看点

排行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本站地图| 投稿邮箱|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