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2月24日,民政部网站发布了由民政部、发展改革委、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农业部等9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推行节地生态安葬的指导意见》。《意见》明确提出,鼓励家庭成员采用合葬方式提高单个墓位使用率。依法纠正和查处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去世后遗体违规土葬、乱埋乱葬、超标准建墓立碑等行为。(2月24日《法制晚报》)
如此合葬方式只是一种提倡
此次多部委联合印发的《指导意见》,是推行节地生态葬的重要举措。生态安葬,比如通过树葬、不留骨灰、或就在死后捐献遗体,这些都能大大节约土地资源,能造福于后人,是死人给活人挪地。但中国的传统习俗,是入土为安,认为体面的安葬是对逝者的尊重,根深蒂固的思想和传统习俗,让人们不敢和不想将逝去的亲人草草安葬。在很多地方这仍然是主流殡葬观,还难以从根本上进行撼动。
移风易俗不会在朝夕间完成,需要长期的宣传教育,通过政策实施与奖励,从多方面入手,在顾及人们感情的基础上,还要多给予政策鼓励,要更多地让人们看到薄葬、生态葬的好处。
推广生态葬,需要照顾到死者的尊严及死者家属的情绪。鼓励家庭成员采用合葬方式提高单个墓位使用率,应该只是一种提倡,而不能强制。虽然不保留骨灰、家庭成员合葬等做法,有利于社会,但逝者及其近亲属有选择安葬遗体的权利,相关部门不可越俎代庖;要充分尊重各地风俗习惯,然后通过春风化雨式的宣传教育,让政策深入人心,慢慢移风易俗。
相关部门需要厘清公权与私权的边界,权力不能捞过界。对于节地生态安葬方式,需要更多些提倡与引导,而不能霸王硬上弓,更不能不顾民众感受与感情,将生态葬等现代殡葬方式硬塞给民众,而应该更多地发动党员官员,起到带头作用,需要有耐心,多想办法,要让现代殡葬理念自然而然地在民间蔚然成风、落地生根。(戴先任)
“家庭成员合葬”是生态文明的必然
在土地资源日益紧缺的背景下,民政部等部委此次联合印发的这份《指导意见》,提出鼓励“家庭成员合葬”,不仅有利于节约土地,符合现实国情,也是生态文明的一种体现,可以视为是殡葬改革的一次有益尝试。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逐渐认识到土地资源的宝贵,国家也随之出台了一系列殡葬改革制度,倡导国人文明殡葬,经过多年的推广实施,人们已逐渐接受非土葬改革,火葬被广泛应用,树葬、海葬也屡见不鲜。如今,《指导意见》又提出鼓励“家庭成员合葬”,虽然这项改革,面临着很多挑战,但这样的改革不仅是土地保护的必需,也是生态文明的必然。
实施“家庭成员合葬”,大抵有这样几个好处:首先,节约土地,随着社会发展和人口膨胀,土地资源更加紧张,保护土地资源是大势所趋。其次,实施“家庭成员合葬”移风易俗。对很多人来说,“家庭成员合葬”是一个不小的心理挑战,很多人可能因为固守传统思想,对这种殡葬方式不理解,不支持,充满排斥和抵触,可是仔细想想,家庭成员合葬,无疑是在移风易俗,树立一种崭新的殡葬理念,就像火葬的推广一样,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家庭成员合葬有着长远的积极影响。
家庭成员合葬不仅是殡葬改革的新举措,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我们应转变思想,给予充分的肯定和支持。(刘剑飞)
张贵峰:不够道德的“家庭道德鉴定书”2010-09-09 |
潘洪其:考核干部先问家人有违“容隐”之德2012-02-20 |
西安晚报:“家庭农场”符合农业发展需要2013-02-16 |
孙曙峦:对“家庭农场”还要扶一把2013-02-20 |
文汇报:发展家庭农场大有可为2013-12-13 |
吴凤桐:赞“家庭乐队”义演2014-11-07 |
社论:推行“家人合葬”,多考虑民众情绪2016-02-25 |
别让“家庭成员合葬”沦为穷人专用2016-02-25 |
推行殡葬改革需要“示范效应”2016-02-25 |
殡葬改革,应有公益考量2016-02-25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京ICP备11015995号-1|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www.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