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评论频道快言快语-正文
听你说
//www.auribault.com 2016-03-22 来源: 中国青年报
分享到: 更多

  @李玉杰:就业难不难,关键得看自身实力硬不硬!同样的四年光阴,有人挑灯苦读,有人疯狂兼职,亦有人“一觉四年”。怎样的四年,已然决定了就业的难与不难。高校扩招等客观原因,造成毕业生人数激增固然是大形势,可具体到个体,“难”之根源仍在自身能力素质不足。期待更多学子早日洞悉“难”之症结,莫在该学习充电时选择浑浑噩噩。毕竟,“出来混,迟早要还的”!

  @何冠军:两个晚辈亲戚同年从大学毕业。一个因为学校名气不大,找工作并不挑挑拣拣,同村乡亲中有人在当地中药材市场经商,他就应聘当了个学徒。一年下来,他熟悉了常用中药材的品相鉴定和价格起伏规律,自己贷款开办了药材商号,经营得风生水起。另一个毕业于名牌大学,一心要进入大公司工作,毕业不到二年,跳了三次槽,最困难的时候连租房费用还需要老人贴补。克服就业困难,就要打破陈腐观念的束缚,把就业的眼光从狭小领域跳出来。知识是生产力的资源,决不能变成包袱。

  @王凤丽:我周围的很多朋友,对自己要找什么样的工作很明确,大学时就朝着明确方向努力。想进体制单位的,就努力复习考试;不想进体制单位的,有选择进公司的,有自主创业的。他们对自己的职业规划特别明确,不论自己在什么样的企业、处于什么样的职位,都努力汲取所需,让自己快速成长。当你在苦叹就业难的时候,他们正悄悄成长。明确目标,放低姿态,并为自己的目标不断努力强大自己,“就业”就不是个难题。

  @徐玲玲:毕业季,学生赶赴一场又一场的面试,将一份份制作精美的简历投出去,却难以找到满意的工作;公司开展各种精心设计的宣讲会,也难以寻到合适的人。这正是“就业难”的问题所在——公司与毕业生期待的不一样:学生希望找到高工资、低付出的工作,公司则青睐于愿意付出、有拼搏精神的职员。在中国这个大市场中,找到一份工作不难,只是找到一份“好工作”很难。

  @胡波:试问,这十多年来每年新增的大学毕业生大多去了哪里?说到底,还是被就业市场吸纳了。当年我毕业的时候,身边的同学都这样说:“找一份工作很容易,找一份好工作却不容易。”这里的“好工作”往往都有附加条件,比如,发达的城市、好的工作地段、优厚的福利待遇、较小的工作压力,甚至最好“不劳而获”。“就业难”具体到每个个体,其面临的情况复杂、多样,有的核心竞争力强,就业目标明确,对自己的需求认识清晰,一走出校园,就能和就业岗位“一拍即合”,而有的毕业生尚未明白自己想要什么,只是盲目地“漂泊”,恐怕还需要多次“试错”才能真正认识清楚、稳定下来,这样一来,人才与就业岗位的匹配需要一个较长的时间,择业期相较过去也不断地延长。

  @祝建波:如果大学生仍旧固执地抱着传统的就业观念不放,固执地认为自己就是天之骄子,从事低端岗位或是选择民营企业工作就是“丢大学生脸面”,除却考公务员、进事业单位和国企等之外,坚决不选其它行业,那必然会造成一部分大学生的毕业就面临待业、失业。如此有业不就、在家“啃老”,难道就不丢脸?

  @范佳富:就业难易程度,虽然与学校教育、家庭背景和宏观经济等各种因素息息相关,但根源还在于学生自身的能力与素养。大学生或多或少会掌握些许知识,离开象牙塔,即使无法找到如意的工作,也不必气馁。无法改变环境就改变自己,据说,每个人从零开始,到成为一个领域的专家,只需要七年时间,工作后大可自学或参加业余培训,掌握技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再者,“双创”时代也为大学生创业圆梦提供了“温床”。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