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评论频道快言快语-正文
风评
樊未晨
//www.auribault.com 2016-05-16 来源: 中国青年报
分享到: 更多

一阵风“吹”不走校园欺凌

  前两天教育部网站挂出了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印发的《关于开展校园欺凌专项治理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要求各地中小学校针对发生在学生之间,蓄意或恶意通过肢体、语言及网络等手段,实施欺负、侮辱造成伤害的校园欺凌进行专项治理。

  最近几年,校园欺凌事件频频被曝光,成为本该安静的校园的又一顽疾。

  有专家指出,校园欺凌事件中“没有获胜者”,无论是看起来更“占上风”的欺人者还是处于劣势的被欺者,他们的心理和成长都会受到欺凌事件的伤害。

  国家层面的专项治理能否终结这种两败俱伤的悲剧?

  要治病就要找到病因。

  有专家指出,校园欺凌现象背后的原因是缺乏法治教育、生命教育,此外,现在,无论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对孩子都太宽容和纵容。

  这些“诊断”都有道理,但是笔者认为校园欺凌事件频发绝不能仅从教育上找原因。中国青年报最近刊登的一篇报道说,一项覆盖1.7万多名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的调查显示,36.3%的留守儿童表示自己在学校里每月被欺负2~3次。由此可见,校园欺凌现象存在范围之广、影响面之大,其出现和存在还有更深刻的社会原因。

  一阵风“吹”不走校园欺凌,要想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决不能搞“运动”,专项治理之后还要有长期治理,而长期治理的根本是既要教育学校中的未成年人,同时还要治理成人的世界。

一道道政令呼唤康健体魄

  最近,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之后教育部相关人士又对这一《意见》进行了深入的解读,要求各地严禁削减、挤占体育课时间,并要大力推动足球、篮球、冰雪运动等项目,确保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的校园活动时间,“对于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持续三年下降的地区和学校,将在教育工作评估中实行一票否决”。

  近年来加强学校体育的政策措施不断出台,“阳光体育”、“每天锻炼一小时”等口号也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悉。不断出台的政策也从一个侧面提醒我们:当前学校体育的现状仍不乐观。教育部相关人士指出,虽然从去年的数据看,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持续下滑的趋势得到了遏制,但是学生体质仍然是学校教育的短板。

  教育部的学生体质监测数据还有一个有意思的发现,在所有年龄段的学生中,初三、高一两个年级的学生体质分别是初中和高中最好的,之后则不断下降。这样的结果并不意外,自2007年以来,全国多地教育部门出台规定,将体育成绩纳入中考,分值从一二十分至三四十分不等。

  教育部的相关官员曾经略带伤感地表示:我们这是在用应试的方式搞素质教育。

  事实证明,应试的方式确实见效快,但是,还是那句话,如果我们的目标就是在测试中取得好成绩,那么还可以把这样的手段再用到极致,但是,如果是为了学生有一个健康的体质,那么靠“政令”、靠“应试”手段的方式一定会失效。

  有专家在谈论中小学生负担过重时说:“现在的学生最喜欢上的就是体育课,因为体育课能让人释放。”

  不过,笔者接触过很多中小学的学生,他们说的却是:“我最不喜欢上的就是体育课。”因为,体育课总是跑步,有的孩子说学校“课后一小时”的体育,“每次都是做操”。

  并不是说跑步、做操有什么不好,问题的关键是如果我们的体育课、课外体育锻炼不能调动孩子的兴趣和积极性,那么体育活动越多,孩子对体育的爱就会越少。

  国务院这次下发的通知也提出,体育课不能只满足“让孩子动起来”,还要让孩子真正掌握至少一项体育技能,从而让孩子们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

  听起来很美。不过通往这里的路还很漫长。有些学校连体育老师还没有。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