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议室-中工评论-中工网
中工网首页 时政 评论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企业 工会 维权 就业 论坛 博客 理论 人物 网视 图画 体育 汽车 文化 书画 教育 读书 娱乐 旅游 绿色 城建 社区 打工

中工评论

快评

微议室

2018-06-13 10:46:40  来源: 经济日报

 消费品测评乱象亟待整治

  近些年,国内涌现出多家第三方测评平台,通过对产品测试评级,为消费者提供购物决策参考。但记者调查发现,目前第三方消费品测评机构或个人鱼龙混杂,反而让消费者不知所措。

  「短评」按理说,第三方常处于买卖双方利益之外,其身份相对独立,由他们对卖家产品作出质量、价格、服务等检测,应该是客观、公正的。不过,现实中有一些测评机构在利益驱动下,利用各种漏洞故意作出高于实际情况的评价,误导消费者选购。为此,有必要完善第三方消费品测评制度,明确准入门槛及相关标准,堵住各类漏洞,防止消费者利益受到侵害。同时,消费者也需擦亮眼睛,谨慎选择。

别让不限量套餐沦为套路

  为进一步提速降费让手机用户得到实惠,不少运营商推出了全国流量不限量套餐,但有的产品存在片面夸大或混淆优惠幅度的问题。对此,工信部要求相关电信企业规范经营行为,营销宣传时要做到真实准确,不得片面夸大或混淆,确保用户明明白白消费。

  「短评」近年来,提速降费按下“快进键”。一定程度上讲,制定不同的套餐以适应多元化消费需求,也是落实提速降费的一个重要举措。如果套餐以真实的提速降费为目的,其实可以简单明了,但如果以虚假的提速降费为目的,必定越“套”越深,越“套”越糊涂。提速降费,运营商必须拿出诚意,别让不限量套餐沦为“不限量套路”,只有不限量“实至”,提速降费才能“名归”。

 谨防“电商定制版”成消费欺诈

  日前,有媒体针对电商平台上一些“电商定制版”“网络专供版”产品调查发现,一些家电线上虽然价格便宜但偷工减料,有的数码产品网上低价高配但关键部件却存在缩水现象。

  「短评」某些“电商定制版”产品与线下版本外观、包装类似,但在材料、做工等方面往往有显著差异,性价比甚至不如线下版本,涉嫌侵害消费者权益。治理这一问题,除了商家应明确标明不同销售渠道产品差异之外,监管部门也要对“电商定制版”予以规范,防止利用线上线下价格差异搞消费欺诈行为。

编辑: 张苇柠

漫画评论

中工时评

人物

  • 不朽的失败者

    很多中国人,在小时候都曾听过一首著名民谣——《蓝色的亚得里亚海》,这首歌来自克罗地亚。歌词里所描述的“故乡”,就在首都萨格勒布西南方向沿海,与波黑接壤的达尔马提亚地区。

  • 一路逆袭 放羊少年迎来等待已久的“梦幻”绽放

    无论是世界杯赛上的曲折经历,还是过去多年的无数挫折,都写尽了“艰辛”与“不易”,不难想象他们在艰苦中勉力前行的画面。

  • “华为女王”孙亚芳

    孙亚芳提出,只有运营商赢得利润,赢得生存能力,设备供应商才能生存。

  • 局促的睡姿 可敬的担当

    局促的睡姿可敬的担当(民生观)。贴心用心、敬业爱岗,看似只是完成自己职责范围内的事,实际上是增加公共福祉。个个体谅尊重他人的辛苦,也是为敬业精神加油鼓劲。

一周看点

排行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本站地图| 投稿邮箱|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