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评论频道焦点人物-正文
夏振彬:人肉“地铁凤爪女”,就能解决问题吗?
//www.auribault.com 2016-01-07 来源: 广州日报
分享到: 更多

  2016年的第一位“网红”,比以往来得更早一些。一位吃货在上海地铁里啃着凤爪、飙着脏话,“轻轻松松”地一夜爆红。

  据媒体报道,这位女士在遭到指责后拒不认错,舌战众乘客,还用手机与乘客对拍。经网络发酵、人肉搜索后,记者联系到女主角,她坚称“没有影响公共环境”。

  又是地铁,又是纷争!从吃榴莲、嗑瓜子到吐痰、丢尿不湿,地铁已经成了“网红”的高产地。在这一事件上,是否乱扔、是否炒作等姑且不论,至少有两点值得我们反思。

  第一,维护公共利益,是不是应该以这样的形式呈现?

  不知什么时候起,人们好像已经习惯了这种模式:遇到不文明行为,有人挺身而出,一言不合随即大吵大闹,甚至大打出手,演变成激烈对抗的狗血剧;然后,视频上网、人肉搜索、信息披露,网民一拥而上指责谩骂;最后,热点消退,所有人作鸟兽散。

  想想地铁里互飙脏话、剑拔弩张的场景,想想虚拟世界里,群起而攻之的场景——场面并不雅观,行为不算正义,并且比“舌尖上的地铁”更值得忧虑。

  应该说,站在道德的高地,打脸、狠批、出一口恶气,都是容易的,并且做起来很舒服。可是在这个世界上,容易走的都是下坡路。不会对话、不会讲理,不会以理服人,习惯把网络示众、人肉搜索作为屡试不爽的解决手段,满足于用野蛮去纠正“野蛮”,并且形成路径依赖,不仅容易误伤他人,也无益于社会的文明进步。

  第二,地铁禁食的尴尬,到底应该怎么破解?

  “凤爪女”风波使得地铁禁食再次成为网络的焦点。网友群情激奋,纷纷呼吁加强立法、加大处罚力度,表现出一颗颗迫切、焦灼之心。

  可是对于地铁禁食,首先不该急于求成。从某种程度上说,地铁啃鸡爪和随地吐痰、乱丢垃圾、高声喧哗、“到此一游”等一样,是不文明现象在不同时间、不同场合的不同表现,也是社会文明程度的一个侧影。而提高公民素质、提高社会文明不可能一蹴而就,希望“画风突变”不切实际,也违背客观规律。

  其次,地铁禁食不能只想着刚性约束。通过立法、重罚“吓唬人”,给道德问题开法律药方,不妥当,也面临着执法难题,不可能药到病除。

  在这方面,北京地铁禁食令经历了“入法—删除”的过山车,最终确定“还是交给文明本身去解决”。而《广州市城市轨道交通管理条例》在最终通过时也取消了禁食条款,只在《广州地铁乘坐守则》中明确提出,乘客不得在列车上进食。

  可以确定的是,道德问题的解决不该是强迫,而是引导;不是灌输,而是浸润;不是改造,而是影响。在候车区和车厢增加“禁止进食”的警示,在广播中播放相关劝导,从而人人自觉、互相影响,再加上循序渐进、集小胜而成大胜的公民教育和道德建设——这才是文明必经的过程。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