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评论频道焦点人物-正文
16岁小夫妻的背后,是命运的逼仄
高路
//www.auribault.com 2016-02-24 来源: 钱江晚报
分享到: 更多

  广西的一对16岁的新郎新娘,稚气未脱却早早成家,据说还得到双方父母的支持,让社会唏嘘不已。

  半大的孩子照顾自己都费力,何谈照顾别人,更别说组建一个家庭了,婚姻不是小孩子过家家,玩完就能散伙。家庭是要承担责任的,要是不小心怀孕了,他们能承担起为人父母的责任吗?所以法律规定男的不小于22周岁,女的不小于20周岁,才有组建家庭的权利。

  也许每个人都能说出反对的理由,我们也很容易用愚昧来形容这对小夫妻以及双方家庭的行为,把原因归结于个人的短视。可是面对这两张稚嫩的脸,所有的理由又都苍白无力,我们无法跟一个在贫困线上挣扎的人,探讨理想的宝贵、未来的美好。不能说过早的婚姻一定有害,但16岁的他们对自己的人生之路没有了太多的期望。在他们眼里,把握现在比那些看不到的未来要有说服力;提前被限定好的人生不是因为他们没有梦想,而是因为他们不敢谈梦想。生活对他们的同龄人而言是丰富多彩,对他们而言可能就只有华山一条路。

  农村青年身上的问题,荒废的教育也好,过早的结婚生子也罢,单个看,他们都是个案,都有着各自的原因,但将个案串联起来,就能发现这些个案或多或少都带着一些共性。这些过早经历人生的孩子身上都有比较一致的标签:比如落后、贫穷,教育的无力、机会的贫乏。父辈的故事在他们身上上演,而他们的后一代可能面临的是跟自己同样的问题:无人陪伴,留守农村,在孤独中度过自己的童年,无人关心的成长无人督促的人生,他们很多人的人生其实在更早的阶段已经注定了。在他们身上,仿佛牵着一根命运的绳子,贫困代代相传,没有外力的干预,他们很难走出怪圈。他们一生的大多数时间其实是在跟生存斗争,为了过上好生活占据了他们生活的全部,他们实在无暇去关心人生的可能性问题。这样的人生让人扼腕,但这未必是个人的错。

  阻断落后、愚昧的基因需要借助外力。社会无法代替一个人的奋斗,但社会可以为他们的奋斗创造条件。比如,留守儿童问题集中,那社会能不能在履行监护职责上兜个底?义务教育阶段结束后,如何补齐职业教育这块短板?上不了大学但能不能读读职业学校呢?改变不了他们的家庭,能不能改变一下社会的环境呢?哪怕是打工,做一个术业有专攻的打工者比什么都不会的打工者强,我们给不了未来的美好承诺,但给一个一技之长是可以做到的;给不了起点公平,但给一个更好生活的机会是可以做到的。无论如何,我们都没有理由让一个16岁的少年丈夫身无所长在外面“裸奔”。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