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生》热播,这些片中医生就战斗在抗疫一线-中工评论-中工网
中工网首页 时政 评论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企业 工会 维权 就业 论坛 博客 理论 人物 网视 图画 体育 汽车 文化 书画 教育 读书 娱乐 旅游 绿色 城建 社区 打工

中工评论

人物

《中国医生》热播,这些片中医生就战斗在抗疫一线

2020-02-15 17:30:38  来源: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因为高颜值学霸医生徐晔,看了《中国医生》,然后哗哗哗流眼泪,因为别的医生。”

  “谢谢你们穿上白大褂装扮成天使的样子拯救每一个人,虽然,你们也是普通人。”

  最近,纪录片《中国医生》持续热播网络,引发观众共鸣。人们不仅记住了片中展现的十几位中国医生,共情于他们救死扶伤的点滴细节,以及他们作为普通人的真实悲喜,甚至也为他们的命运而揪心。

  此刻,不少片中人就战斗在抗击疫情的第一线。这些戴上了口罩的白衣天使,你还认得出吗?

  01

  当热爱生命的人们被尿毒症判了“无期徒刑”,伴随他们的将是终其余生的透析,好在他们并不孤单。《中国医生》里,展示了作为肾病专家的他,与透析18年的患者朝夕相处的感人故事。

  2013年,他作为当年唯一一位医疗界人士,当选浙江省杰出青年。2015年,他成为浙江省人民医院有史以来最年轻的副院长。成长中的他,从未忘却的是作为医者的初心。

  作为浙江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队长,他带领战友们参加过菲律宾台风、丽水山体滑坡、利奇马台风等一系列救援。疫情发生后,他向院党委列出6条理由,主动请缨奔赴一线。十多天来,他一直战斗在武汉的方舱医院。

  一线讲述

  浙江省人民医院副院长何强:

  方舱医院患者睡上了席梦思

  我们在2月3日晚,接到了驰援武汉的通知,第二天一早,直接开汽车出发,经过10个小时长途跋涉,晚上六点半抵达武汉。

  我们被安排在江汉方舱医院进行救治工作。头天晚上,就收了900多个患者。方舱医院是个新事物。患者收治进来后,要明确什么时候发的病,什么时候做的核酸检测,是不是轻症患者,目前治疗是否到位,下一步怎么治疗。患者病情随时在变化,得把重症患者筛出来,转到定点医院;符合条件的尽早出院。另外还需要做好心理疏导。工作量很大。

  几天前,我被派到武汉市黄陂区,建设新的方舱医院。现在我们建方舱医院更有经验了。新建的方舱医院更符合传染病的救治体系和流程,设施更好,医务人员更充足,后勤保障也更给力。在江汉方舱医院,没有保暖措施,只好用电热器。现在我们装了暖气,医院里还配有液晶电视、WiFi、移动充电宝、生活洗漱用品等。病人的住宿环境也更加舒适,睡的都是席梦思。

  02

  《中国医生》摄制组拍了他抢救孕妇的感人故事。由于部分镜头没补拍,他的面孔未能出现在已经播出的片子里。总导演张建珍多次联系他希望补拍,他回复说:“你们已经做得很好了,为医生发声就行,最终受益的是患者。我个人无所谓。”

  他是尹万红,华西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该院第一批驰援武汉的医务工作者。他的故事,将在《中国医生》后续剧集里播出。

  华西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尹万红:

  想家,但舍不下这里的医生同行和病人

  1月26日下午,我们正式进驻武汉市江汉区红十字会医院。医院离疫源地华南海鲜市场只有1.5公里,而且是一家二级医院。这里承载了大量病人,当地医务人员都在超负荷运转。我们刚到时,真的特困难。

  当时在会议室听院长介绍情况。那时候他们不管是领导团队还是医护人员,一天都睡两个小时不到。医院只有三四百张床位,每天要接诊容量三倍的病人。院长说,没有时间计划,每时每刻都是问题,只能每天先解决今天的问题。

  我们分析,病人量太大了,我们不应该来这里扬汤止沸,就算充实到每个科室,无非多了几个人,缓解不了压力,必须从机制上解决问题。第二天,我和领队们一起到行政楼跟院领导讨论,建议先停一下,把救治的机制建好。

  我们拟定了解决方案:按照传染病院的要求对院区进行改造。结合既往研究经验,划分轻、中、重病区。扩展重症救治空间,建了两个战时ICU共35张床位,集中重症救治物资。我们把四川医疗队的重症医生,置换协调到重症病房,形成了重症救治组。因为是临时组建的团队,各方面还不顺畅,我们就熬夜写了基本诊治规范、日常工作流程等,帮大家快速上手。病人方面,我们对可能加重的病人进行了筛查,建立了会诊制度。我们还跟后勤、指挥层沟通,根据需要进一步完善救治条件。每天满负荷,经过一周的艰难运作,开始走上正轨。

  我预料到会先派我过来。钟南山院士也说了,这次救治的关键就是重症病人。加强对重症病人的救治,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而重症医学正好是我的专业。最初出发时,我心里清楚得很,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回来。到现在接近三周了,我很想家。这些天,每天相伴的是以超强韧性默默坚守的同行,看到的是病人们充满期待的眼神。我们舍不下这里的医生同行和重症病人,一定要坚持下去。

  03

  就在去年,他刚刚当选了“中国好医生”。你想要了解他的故事吗?那就静候《中国医生》后续的剧集吧。

  2003年抗击“非典”,他就在一线的发热门诊工作;此次疫情暴发,作为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援鄂医疗队队长的他,率先奔赴最前线。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院长施秉银:

  艰苦战斗的日子充满感动

  疫情暴发后,我一直寝食难安。接到国家卫健委驰援武汉的命令,我和三位同事逮上一列慢车就赶了过去。我们被分配到湖北省人民医院,接管两个病区。对接好后,我即刻跟总院联系,要求立即组建一个150人的团队。大家踊跃报名,不到3个小时就把名单和身份证号搜集全了,所有人都是自觉自愿。最后根据要求,我们一共有133位医护人员来到一线。

  我们接管的两个病区,每天有70多位危重病患需要治疗和护理。在病房战斗6个小时,这不是太大问题,最主要克服的困难是穿上防护服以后的憋闷和行动不便。穿戴防护设备,前后共有14个步骤,要半个小时。上完头一个班次,不少同志都被磨破了面部皮肤,但大家没有任何怨言。

  每天的工作按部就班,但艰苦战斗的日子里也充满了感动。和我一同抵汉的石秦东教授,出发时默默背上了呼吸机专用的双头氧气表和连接管路。这些设备搁在背包里很沉,但他说怕前方万一没有会耽误抢救。后来这些东西真派上了用场。第一个夜班,病区主任就对每一位患者进行了查体、查房和询问。护理人员每天都会在床头跟患者沟通,送上一杯热水。大家的不离不弃,让患者非常感动。一位患者给护士鞠了一躬,哽咽地说:“如果我能活下去,一定到西安看你们!”

  前天,一位年轻护士的外婆去世了。家人没有跟她讲。后来,她还是在微信里看到了消息,没忍住,哭了。我们第一时间去安慰她。她说,武汉需要我们,外婆在天之灵,一定能够原谅。她的爱人是一名军人,在安慰她时写了9个字:国家有难,匹夫有责,上!

  04

  “我现在是主任医师,差不多要用25年才有可能培养出来,我现在44岁,如果我死了,那就是浪费国家资源。” 在《中国医生》中,因为这样一番掏心窝子的话,让他圈粉无数。

  从大年二十九到现在,他一直在战斗在中风急救的一线。既要做好疫情防控,又要做好中风手术。

  河南省人民医院国家高级卒中中心主任医师朱良付

  我们一直在守护生命通道

  医疗界的传统,主任们习惯把大年三十或初一的班排给自己。因为疫情,我初一值班时接到通知,全省医护人员取消休假返院上岗。大年二十九到现在,我一直呆在院里。

  中风急救是急救一线,虽不是抗击新冠病毒的一线,但也可能和病毒发生“遭遇战”。面对风险,理论上最安全的办法,是关闭急救通道。但我们深知自己的责任,一直坚持接诊。

  眼下我们能做的就是,充分重视防护,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去做中风急救。我们给一线队员配备了护目镜、N95口罩等防护装备,组织大家学习防护知识。我们制作了疑似、临床诊断和确诊新冠病毒感染卒中患者的急救预案,让大家“成竹在胸、临危不乱”。我们还调整了接诊流程,病人来了分诊台先测体温、追问病史,并采用了让家属和患者签署告知书、病人住院安排单间、加强筛检等措施,确保把中风患者中的感染者筛出来,尽量做到术前识别、术后不漏。

  3周多来,我们接诊了大约200多位中风急救患者,做了20台急诊手术。叠加了防疫的要求后,原本辛苦的工作更加压力山大,但大家都没有任何怨言。因为每个人都明白:不管多难,我们一定要把这条生命通道守住。

  出现在纪录片《中国医生》中,目前奋战在武汉抗击疫情一线的医生还有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医院(原安徽省立医院)血液科的张旭含医生,以及在浙江抗疫一线的浙江省人民医院感染科主任潘红英医生,等等。他们和千千万万抗击疫情的医护人员,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中国医生”。

编辑: 王晓超

漫画评论

中工时评

  • 中工时评:加强孕产期女职工防护,值得关注

    特殊时期,特殊人群尤需特殊保护。切实加强女职工在新冠肺炎防疫期间的劳动保护,这不只关系到女职工个人权益,更关系到万千家庭的福祉。

  • 中工时评:让更多防疫一线劳动者跻身劳模行列

    在此次抗击新型冠状病毒的战役里,有许许多多的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冲在一线。其中,钟南山院士在1995年就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在2005年又因抗击非典的出色表现而被评为全国劳模。劳模冲锋在前,在疫情防控中对广大职工起到了积极的带动作用。

  • 中工时评:对中国经济的韧性充满信心

    2月7日,在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外汇局局长潘功胜表示,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是暂时的,中国经济长期向好、高质量增长的基本面没有变化。从内外部环境看,经济发展中的积极因素正在增多,经济内在的韧性增强,这些都对金融市场稳定运行形成支撑。

  • 中工时评:中小微企业稳岗位措施要着眼长远

    为应对疫情影响,北京市发布了促进中小微企业发展的16条措施,包括停征部分行政事业性收费、减免房租、延期纳税等,并实施援企稳岗和促进就业困难群体就业政策。

人物

  • 天使日记| 嫂子,我们都是你的后援团!

    面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有这样一群和死神赛跑的人,他们是父母,是妻子,是丈夫,是儿女……但在疫情面前,他们是身着白衣战袍的“天使”。

  • 用警徽筑起安全防线

    云南省水富市的55岁民警赵志万,今年春节格外忙碌。自己是民警,妻子是疾控中心员工,女儿是卫生健康局工作人员,面对新冠肺炎疫情,一家三口在春节期间全上了战“疫”前线,这也是赵志万的第二十次春节值班。其间,老赵每天都要面对数千辆车、上万人,白天劝说旅客配合检查,晚上还要为交通安全保驾护航。

  • 《中国医生》热播,这些片中医生就战斗在抗疫一线

    “因为高颜值学霸医生徐晔,看了《中国医生》,然后哗哗哗流眼泪,因为别的医生。”最近,纪录片《中国医生》持续热播网络,引发观众共鸣。人们不仅记住了片中展现的十几位中国医生,共情于他们救死扶伤的点滴细节,以及他们作为普通人的真实悲喜,甚至也为他们的命运而揪心。

  • 如何降住“疫魔”?这10位全国政协委员支招了

    近来,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从武汉蔓延、波及全国,牵动着海内外中华儿女和各界人士的心。为了贯彻落实全国政协主席汪洋的指示要求,近日,全国政协教科卫体委员会、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分别召开部分医卫界、经济界委员座谈会,就疫情防控工作及疫情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提出意见建议。

一周看点

排行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本站地图| 投稿邮箱|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