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大河网评:为青年成长点亮指路明灯-中工评论-中工网
中工网首页 时政 评论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企业 工会 维权 就业 论坛 博客 理论 人物 网视 图画 体育 汽车 文化 书画 教育 读书 娱乐 旅游 绿色 城建 社区 打工

中工评论

人物

【地评线】大河网评:为青年成长点亮指路明灯

王学明
2020-03-18 19:23:01  来源: 大河网

  “广大青年用行动证明,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是好样的,是堪当大任的!”“希望你们努力在为人民服务中茁壮成长、在艰苦奋斗中砥砺意志品质、在实践中增长工作本领”……3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给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全体“90后”党员回信,向他们和奋斗在疫情防控各条战线上的广大青年致以诚挚的问候。回信一经刊发,便引发广大青年热议。

  习近平总书记给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全体“90后”党员的这封回信,字不多,意蕴丰厚;文不长,思想隽永,字里行间既体现了对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青年的亲切关怀,也充满了对广大青年成长成才的殷切期望。对于每一位青年朋友来说,要通过阅读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从中汲取成长养分,认清肩上的使命和责任,树立远大志向,磨砺意志品质,立足岗位、脚踏实地、敬业奉献、服务社会,努力让青春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

  锤炼过硬本领,唱响自信必胜之歌。苏格拉底曾经说过:“世界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每个人有理想、有追求,我们的人生才会不盲从,才会行稳致远,让自己的人生更加精彩。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冠肺炎疫情,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全体“90后”党员没有畏惧,而是逆行而上,始终坚定与病魔斗争的必胜信心,把治病救人、救死扶伤作为神圣的追求,他们凭借扎实过硬的医术和仁厚的医德,书写了抗击疫情的精彩篇章。对于每一位青年朋友来说,要以他们为榜样,心中有梦勇于追梦,努力在学习和实践中锤炼过硬本领,坚定必胜信念,敢于同困难斗争。

  勇于攻坚克难,唱响务实重干之歌。事在人为,事成人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奋斗不只是响亮的口号,而是要在做好每一件小事、完成每一项任务、履行每一项职责中见精神。”当前社会节奏快、要求高、压力大,广大青年既要面对前所未有的挑战,又要面对社会上各种各样的诱惑,想要干成一番事业,实现人生价值,就要迎难而上、苦拼实干,既要仰望星空,也要脚踏实地,充分发挥青年生力军、突击队作用。特别是当前疫情防控、脱贫攻坚、经济发展等各项任务艰巨繁重,广大青年要自觉找准岗位职责与社会发展大局的结合点,担重任、干大事、创大业,努力在本职岗位上争创一流业绩。

  舍小我顾大局,唱响服务社会之歌。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面对湖北医护人员紧缺的状况,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的34名“90后”党员舍小我顾大局,主动请缨奔赴湖北战疫一线,与湖北当地的医护人员一道并肩奋战。他们始终把维护人民群众的安危放在第一位,视疫情如命令,视病房如战场,待病人如亲人,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展现出了医者仁心、为民担当的崇高精神。对于广大青年朋友来说,应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自觉地把个人的远大理想、抱负追求与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联系在一起,把服务人民、奉献社会作为人生最高境界,努力用青春激情书写精彩人生。

  好儿女志在四方,有志者奋斗无悔。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回信中所讲,“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希望广大青年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期盼,倍加珍惜美好时光,以奋斗的姿态担负起新时代赋予青年人的神圣使命,努力为经济发展及各项社会事业建设做出积极贡献。

编辑: 王晓超

漫画评论

中工时评

  • 中工时评:支援全球抗疫,中国展现负责任大国形象

    自世卫组织3月11日宣布新冠肺炎从特征上可称为“大流行”以来,新冠肺炎疫情正在全球呈扩散之势。在此情况下,中国与世界各国同舟共济,积极分享自己的抗疫经验,同时尽最大努力提供各种有效支援。在全球抗疫大局中,中国的作用变得不可或缺,充分展现出负责任大国的形象。

  • 中工时评:在多元化纠纷化解机制中彰显工会力量

    日前,最高人民法院、中华全国总工会联合印发《关于在部分地区开展劳动争议多元化解试点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将强化工会参与协调调解职能摆在突出位置,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方式贯穿于劳动争议的协商、仲裁、诉讼全过程,最大限度发挥调解分流诉讼、缓和矛盾、解决纠纷的作用

  • 中工时评:“不见面的工会”也能发挥大作用

    根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全国总工会、中国企业联合会/企业家协会、全国工商联联合下发的《关于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期间稳定劳动关系支持企业复工复产的意见》,要“加大线上招聘服务工作力度”,并且“提供在线免费培训”,对劳动争议调解工作要大力推广“互联网+调解仲裁”。

  • 中工时评:面对惠企扶持政策,中小微企业更需自救

    不容忽视的是,不论是减免税费还是发放贷款,“出血”的并非企业股东。事实上,企业可以通过股权融资或借债形式来获得资金。当然,前者意味着股东股权可能被稀释,后者则意味着日后要偿还债务,“出血”的都是股东。对此,企业的所有者和经营者应当意识到,自从企业开门的第一天起,就应当做好与职工一起应对不可抗力和不确定因素的准备,而对抗不可抗力和不确定因素的成本,往往已经体现在既往的市场价格和人力成本之中。

人物

一周看点

排行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本站地图| 投稿邮箱|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