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就迷上了旅行,在北京的皇城根下数过角楼上有几重檐,在山城的坡坡坎坎里寻觅过传说中的火锅店,在苏花公路的崖边听过太平洋的一夜呜咽,可是或许跟大多数年轻人一样,在我长长的心愿单里,太行山从来不是它的首选——如果不是由于工作的关系得到了一条深埋于此的历史线索,可能我更晚才会意识到自己或许走过许多地方,却并不真的了解脚下这方土地。
我来到位于太行山深处的山西省左权县,为的是寻找一个抗战中被称为“太行奶娘”的母亲群体。当年,作为八路军总部驻地,这个人口仅7万的小城是整个华北抗战的指挥中心,大量热血青年从全国各地汇聚于此投身抗战。但严酷的战争环境却没给他们亲自哺育子女的条件,这些孩子必须托付当地正有奶水的母亲抚养。然而,当时敌我犬牙交错,又随时面临日军“三光”政策的扫荡,暗中哺育八路军的后代异常危险,为此付出生命的母亲,在我们走访中也并不鲜闻。遗憾的是,这个母亲群体的人数由于年代久远已经无法考证,但从当地几乎村村都有类似故事流传来看,即使没有成千上万,说是成百上千却没有丝毫夸张。
我听着寻访到的一位93岁的亲历者讲起70多年前的故事,这个民族从千疮百孔的贫弱苦难走到今天的繁荣富强恍如隔世。这些历史的见证者正在消失,他们或许说不出漂亮的语言或精巧的逻辑,但你能感受到那个年代传递过来的民心士气——当年的老百姓或许没有多少人懂得共产党人的信仰和追求,但他们看到有人在虔诚地为之抛头颅、洒热血,他们就会义无反顾地爱护、保护这些人。
亲身站在历史的起点向后望,你会强烈地感受到中国的老百姓是多么朴素和善良,也才知道重温共产党人的真诚信仰和优良传统是一笔多么可贵的财富。也在那一刻,我心里确实生出了一种双脚扎扎实实地踩到了中国大地的踏实和心安,那不是过去旅行中蜻蜓点水的体验和马不停蹄的赶场,而是人开始学着在行走中去重新认识、理解这片土地与这片土地上的人民。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在这个地球变平的时代里是人们的口头禅,但其实真正的榜样,却反而是个2000多年前的年轻人:那年他20岁,从长安出发,凡十余年遍历天下,到齐鲁就考究孔子遗风,困彭城就细察楚汉相争,终于“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他就是司马迁,他对华夏的理解此后千年不断塑造着这个文明的精神。
现代交通的便利和资讯的过于发达,有时反而会对自己的知识和阅历盲目自信,却来不及细想有多少“真相”其实只是道听途说,又有多少“真理”只是坐而论道?北上广深这些大都市再繁华,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也不过是弹丸之地;而都市里无论教室还是办公室都只给了一个窗户的风景,可却常常习惯拿它们去拼凑成世界的全貌。
没有什么能取代你用自己的双脚去丈量中国的土地,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中国的问题,用自己的心灵去体会中国的实际。现在就出发,去做一次真正的旅行——不要只有沙滩边海浪漫过就不见踪影的脚印,而是去用双脚在坚硬的实地上踩出深深的足迹,因为那才标示着一个人在这个世界上寻觅的道路。
红网:孟学农《心在哪里安放》为何令人动容 2009-07-17 |
北京日报:当代青年要仰望星空更要脚踏实地 2010-05-07 |
徐家良:“80后”的主旋律让人吃惊 2011-05-10 |
向贤彪:历史中蕴藏着永恒…… 2011-06-10 |
汪金友:九十年的“遗传密码” 2011-07-01 |
新华时评:让青春焕发绚丽光彩 2011-08-17 |
杨雪梅:人格的力量决定走向 2012-07-03 |
凌 河:听一听王树增的两个故事 2013-07-01 |
桑林峰:事如芳草春常在 2013-08-15 |
国 平:百年梦圆看今朝 2014-11-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