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评论频道杂文随笔-正文
沈占明:骂人是个严重的事儿
//www.auribault.com 2015-12-16 来源: 检察日报
分享到: 更多

  现在有的人特别爱骂人,在地铁上,马路边,随时都能爆发一场骂战。在网上更是不得了,个个就像得了“秽语综合征”,出口成“脏”。古语说“言为心声,语为人镜”,骂人的国人怎么了?

  中国人在骂人这事上是有传承的。例如大名鼎鼎的《诗经》,不仅有《关雎》《木瓜》《鹿鸣》这种唯美的诗篇,也有《硕鼠》《相鼠》《巧言》这类辱骂的文字。中国人并不完全排斥骂人,骂人出色有时甚至还会受到某种程度的歌颂。例如《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跟魏国打仗,阵前曹营的王朗老先生很文明地跟诸葛亮辩论,不料诸葛亮不按常理出牌,骂人家“皓首匹夫、苍髯老贼、断脊之犬”,把人家气得当场心脏病发作死亡。罗贯中以赞美的语调描述这场虚构的骂战,觉得能靠舌头骂死人的战士厉害得不得了。近代学问大家梁实秋先生也觉得骂人不是什么大事。他写了篇文章,认为“骂人是一种发泄感情的方法,尤其是那一种怨怒的感情。想骂人的时候而不骂,时常在身体上弄出毛病,所以想骂人时,骂骂何妨”,并且从技战术上归纳了十种招数,堪称骂人领域的《孙子兵法》。

  但骂人是有讲究的。就事论理,用词文雅含蓄,类似批驳甚至讥讽,听着虽然也会不快,但不至于感觉受辱。如果抛开情由像齐威王“叱嗟,而母婢也”这种虚构事实为了辱骂而辱骂,问候人家祖宗家人,就暴露了个人的低下素质:因为讲不出来什么道理,只好说脏话。

  一些特殊人士更应该管好自己的嘴。例如名人,因为粉丝众多,本身就有很强的示范效应,如果老是骂骂咧咧,影响比一般人要恶劣得多。最典型的是崔永元方舟子关于转基因的争论,一开始俩人还好好说话,但说着说着就急了眼,就开始搞人身攻击,并且各自带动着一大批拥趸互骂。再比如公务员,这是一个特殊群体,是为人民服务的。如果对前来办事的百姓恶语相向,不仅反映出个人不良品质,而且还给其代表的政府形象抹黑。还有教师,曾有过很多恶劣先例,如中学老师嫌学生不送礼骂街,大学教授用粗话拒绝记者采访并且在微博上炫耀等等,教师一个重要的职责就是“传道”,给学生传授做人的道理,让那种骂人成瘾者当老师,容易把学生带到沟里去。

  骂人者辱骂他人,自己并不会得到什么,反倒是有可能承担法律责任。诸葛亮骂死王朗被赞美,毕竟那是在两军阵前,但现实生活中谁要是骂死他人,则免不了要吃官司。官司分两种,一是民事官司,侵权赔偿是少不了的;第二种是行政处罚甚至刑事责任。治安管理处罚法第42条规定得很详细,刑法第246条也有类似规定。

  很多人习惯在网上骂人,他们觉得网络给他们戴了个面具,让他们脱离了现实中熟人社会的那种道德禁锢,可以尽情发泄自己的情绪,暴露自己平时被理智压抑的那些见不得光的东西。但这个面具一点也不牢靠。最高人民法院颁布《关于审理利用信息网络侵害人身权益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法院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责令网络服务商提供能够确定涉嫌侵权的网络用户的姓名、联系方式、网络地址等信息。

  对于恶言骂人这种行为,法律可以努力去惩处、规范,但杜绝它更有效的办法是每个人树立正确的美丑观,设置道德底线,形成文明有礼的社会大环境。

  (作者系公务员)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