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南焱:别错过日常生活中的心灵
分享到: | 更多 |
每届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在领奖前,照例会在斯德哥尔摩发表一个重要演讲。今年的新科得主阿列克谢耶维奇,也不例外。
阿列克谢耶维奇生在一个满是女人的世界,这些妇女们没有丈夫、父亲或者兄弟。令她印象最深刻的是,当时女人们的话题并不提及死亡,却往往是关于爱。她们会一遍遍回忆男人上战场那天的情形,讲述战后如何等待他们归来,并且一直等待。“我从童年时期就已经明白了爱的真正内涵。”
“她们的声音像磁石一样吸引我。”这种对倾听的热爱,成为阿列克谢耶维奇日后文学创作的秘密。“每当我走在街上,记录下听到的各种词汇、短语和感叹时,我都会在想:有多少小说都没有痕迹地消失了啊!人们还不能直接把他们生活中的对话记录下来作为文学作品,因为人们不懂得去欣赏这些对话,也不会因为读它们而感到惊讶或者快乐。”
阿列克谢耶维奇所做的一切,就是努力收集日常生活中的感受、思考和话语。“我收集我所处时代的生活。我对心灵史感兴趣——日常生活中的心灵,被历史宏图忽略或看不上的那些东西。”恰是这种“收集”,才有了一本本对战争、核污染独具视角的作品;恰是对日常生活和小人物的兴趣,才捡拾起被宏大史书所遗漏的更有价值的东西。
日常生活很容易被等同于琐碎、无聊,普通人的声音似乎毫无意义,更谈不上文学性,但敏锐的作家能“听出”时代和心灵真正的讯息。撇开那些时代喧嚣的噪音、迷信、偏见和欺骗,写出来的故事才有可能抵达人类的灵魂。相较之下,我们的文学写作者大多局促于一己天地,缺少兴趣去“收集”日常生活中的声音。而那些平凡人的心灵声音,恰恰被忽视和遗忘了。
(摘编自2015年12月11日《北京日报》,原题为《收集日常生活中的心灵声音》)
编辑:丁斌斌
新华网:茅盾文学奖得主水平为何不及小学生2010-04-15 |
新华网:茅盾文学奖得主水平为何不及小学生2010-04-15 |
禾 刀:放下身段,严肃文学才会高大起来2011-04-20 |
周育琦:放慢脚步,尽享书香2011-05-03 |
唐宝民:写出代表作2013-03-19 |
汤嘉琛:莫言家的墙砖有什么“文气”2013-04-09 |
中国青年报:什么可以成为灾难中人的庇护所2013-04-24 |
姜伯静:莫言很忙,很不正常2014-10-13 |
封寿炎:微信可以玩,“信”不可以“微”2015-11-24 |
程振伟:屠呦呦忽忽悠悠地就被变成了心灵鸡...2015-12-15 |
关于中工网|
广告服务|
版权声明|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2957号|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京ICP备11015995号-1|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www.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京ICP备11015995号-1|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www.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