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评论频道杂文随笔-正文
失信代价与诚信溢价
刘俊海
//www.auribault.com 2016-01-25 来源: 人民日报
分享到: 更多

  近日,美国司法部代表美国环保署,以被告违反《清洁空气法》为由,对德国大众公司及其子公司奥迪公司等六家公司提起民事诉讼。诉状认为德国大众为近60万辆大众、奥迪和保时捷车辆安装了包含非法“减效装置”的柴油发动机,使这些车辆的尾气排放超出美国环保署的标准。大众可能因此面临数百亿美元的巨额罚款。

  巨额罚款只是开始,美国政府还将继续深入调查,不排除采取进一步的法律措施。有媒体表示,这场民事诉讼可能只是美国司法部针对德国大众尾气数据造假的“开胃小菜”。

  大众是德国的大众,也是世界的大众。它的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少有企业能够企及。对于这样一家知名的老牌汽车企业,在汽车尾气排放上做手脚,究竟是公司心存侥幸而趋利,还是公司用人失察,具体缘由仍有待进一步调查。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大众的欺诈丑闻,不仅伤害了自身,暴露了公司监管的漏洞,也有损“德国制造”的美名,更有负于全球用户对大众品牌的信任。

  仔细梳理一下,类似大众“尾气门”的丑闻,在跨国公司的经营史上并非孤案。2001年,世界最大的电力、天然气以及电讯公司之一、美国安然公司因财务造假而轰然倒塌,从此销声匿迹。此后还有丰田、强生等大公司也曾经深陷“召回门”而遭受处罚,不得不为其失信行为承担巨额罚款或民事赔偿。这些大公司利用生产商和用户信息不对称的所谓优势,抱着侥幸的心理,在财务、设计环节和安全环节上屡屡挑战诚信底线,认为“天知地知消费者不会知”,最终为自己的失信行为付出了市场与法律的双重代价。

  诚信是市场的通行证,也是一个企业安身立命长久之策。在市场经济的大舞台上,诚信不单单是一种无形资本,它也是可以量化的有形资本,会给企业带来溢价,可以创造价值和财富。与失信企业相比,诚信企业的交易成本更低,市场机会更多,市场份额更大,融资渠道更广,社会形象更好。因此,诚信溢价具有正当性、合法性和可操作性。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诚信作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竞争方略和经营之道。

  企业诚信既靠企业的自觉,也有赖于整个行业的自律。行业自律就是最大的自我保护。在企业自治与行业自律失灵时,政府必须运用有形之手加强企业信用监管。严格按照法定程序,综合运用行政处罚、民事赔偿、刑事责任与信用制裁等多种手段,提高企业的失信成本,降低企业的失信收益,确保企业失信成本高于失信收益。只有如此,才能倒逼企业自我加压,克服失信任性的顽疾,最终走上一条企业与消费者多赢的共享之路。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